【福州鼓楼医院】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多动症

纪文龙医生 发布于2021-11-29 19:25 阅读量710

本文由纪文龙原创

好动不是判断“多动症”的标准,但患“多动症”的孩子并不少。据统计,大约3%—5%的学龄儿童存在“多动症”,也就是说,大约20个孩子当中会有一个孩子受到“多动症”的困扰。


对多动症孩子来说,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认知、学业和社交能力。所以,如果确实觉得孩子特别好动,可以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聊到“多动症”,一般人都会认为,好动、坐不住的孩子就有可能是“多动症”。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与我们通常的印象相反,好动恰好是健康孩子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好奇宝宝,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太大太新奇了,有那么丰富的东西需要去探索。只要孩子能够遵循“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的两个原则,作为家长是可以鼓励孩子多探索的。



a.jpg


有些宝宝小时候开始学吃饭的时候,会把勺子和碗一遍一遍推到地上去,还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撕纸,再大一点喜欢不停的在沙发跳上跳下,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正常探索的过程。相比起从小就特别安静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更健康。


关于“多动症”还有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就是文静的孩子不可能是“多动症”。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出现于儿童期并表现为多动、冲动和(或)注意缺陷等症状的疾病。


通俗的讲,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过度和容易冲动


b.jpg


“多动症”分为不同的类型:


1、注意缺陷型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上课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做事虎头蛇尾、家庭作业拖拉、认为有兴趣的活动也只能集中一段时间的注意力、回避用脑、丢三落四等。


2、多动冲动型

主要表现为不分场合过多地奔跑或爬上爬下、坐不住、小动作多、难以安静地参加游戏或业余活动、活动难以停下来、自己感觉坐立不安、讲话过多、抢答、插嘴或打断别人讲话、难以安静地等待等,当然还有两方面都明显存在的混合型。


其中,如果孩子是注意缺陷型的话,可能平时看起来并不好动,但仍然有可能患上“多动症”。


其实,“多动症”本身是不影响孩子智力的。但因为孩子的精力无法集中,无法自我控制,长期各方面能力不能得到发展,所以会比普通孩子落后很多。


但多动症早发现早干预,大部分都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只要积极配合并且多鼓励、多陪伴孩子,孩子肯定会发展越来越好。


c.jpg


大部分孩子都只是好动而已,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跟孩子的情绪、认知、感受有关,孩子“调皮”,我们可以多问问孩子原因,但别再给宝宝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啦。


如果家长还是觉得孩子的专注力不够,怕影响孩子的各方面发育,也可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训练方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