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月8日,江苏省中医院肾科孙伟主任的门诊有一位中年男性前来求助:
患者2020年体检发现血肌酐达到400umol/L,未重视及诊治。2021年6月患者再次体检时血肌酐已达698umol/L,仍未引起重视。直到2021年12月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时才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血肌酐已高达1380umol/L,血红蛋白只有82g/L,合并严重的心力衰竭、肺部感染以及高钾血症、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患者后至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予急诊血液透析后于12月28日开始行规律腹膜透析治疗。但是腹膜透析后患者越发觉得乏力、头晕,整日精神萎靡,尿量也不断减少,对于今后的腹透生活患者觉得非常悲观。听说江苏省中医院肾科在中西医结合腹膜透析治疗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患者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孙伟主任求助。
孙伟主任在了解患者的情况后,判断是患者的腹膜透析方案出了问题,现在患者每天做6次腹膜透析,从早上6点睁眼后就开始腹膜透析,每次要留腹3小时,加上换液的时间,基本一天要花20小时在腹膜透析上,即使有着家人的帮助,但是患者已经被这样的方案搞得身心俱疲。加上之前医生不能喝水的嘱咐,残肾功能也不断减退,尿量不断减少,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孙伟主任立刻联系了科室的腹透专家周岩主任安排患者住院治疗,并亲自为患者拟定了中医药方案改善患者的上述症状。周岩主任在仔细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后,结合患者的年龄、体型及残余肾功能,认为患者是因为接受了不合适的腹透剂量及方案才导致上述症状,而且大大伤害了患者的残肾功能。同时对于该患者之前的腹透宣教并不达标,患者及家属存在许多认识误区,最终出现上述情况。
周岩主任在第一时间调整了患者的腹透方案,改为一天4次,每次1.5%低钙透析液2L留腹4小时,末袋不留腹,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详尽的腹透知识指导,要求患者学会应用腹透记录本,精准记录每天的腹透出超量、体重及尿量,并在体重不增加的前提下多喝水,保护自己的残肾功能。周岩主任团队也对于患者的饮食起居提出了建议,避免高钾、高磷食物的摄入,告知孙伟教授“韭菜大蒜葱,螃蟹虾子海货,牛肉羊肉狗肉,水果干果”等不要食用的理念,并为患者制定了八段锦、太极拳等适宜腹透患者的中医功法锻炼方案,以适度的锻炼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调整腹透方案后坚持服用中药、中医功法锻炼、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从一开始不会记录腹透数据到逐渐对答入流,慢慢精气神恢复,尿量增加,体重也逐步下降到合适的水平,一下子重新拾起了对腹膜透析的信心,人也从沉默寡言到愿意主动和医护交流。在近期的腹透门诊随访中,患者也已回归社会和家庭。
腹膜透析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是新生活的开始,过好腹透生活,不仅需要专业的医护团队,制定合理的个体化腹透方案,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同时还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才能发挥出腹膜透析“保有尿量、回归社会”的优势。
江苏省中医院肾科腹膜透析中心简介: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自1993年开展腹膜透析治疗以来,已为670位患者进行腹透置管手术,目前在透病人近300人,最长透析龄18年。掉队病人76病人月,掉队率7.82%,腹膜炎发病率0.06次/年。有专业的腹膜透析专职医护团队,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随访管理,改善在透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周岩简介:
江苏省中医院肾脏科 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医院学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委员,曾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病医学研究中心工作15 年。
主要研究: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治疗,擅长腹膜透析置管和管理
周岩主任2003年起在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工作,2005年开始接触腹膜透析,2007年专职研究腹膜透析,2018年作为人才引进至我科工作。历经十余年的沉淀,独立完成大量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研究应用了各种不同的腹透导管,总结了不同导管优缺点及手术技巧。擅长腹膜透析管理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救治无数的慢性肾衰和急性肾损伤患者,发表多篇关于腹膜透析的文章,累计完成置管手术近1700例,外科操作技术娴熟,手术时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损伤小,大约半小时左右可以完成,是知名的省内腹透专家,患者群体辐射江苏、黑龙江、新疆等地,指导了南京、扬州、溧阳、高淳、兴化、蚌埠等省内外众多年轻腹透医生的手术操作。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周三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