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童大脑功能受损!这6种退烧方法,再急也不能乱用

李燕春医生 发布于2024-08-27 14:18 阅读量358

本文由李燕春原创


                                

近日,一则关于4岁女童因不当退烧方式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的新闻令人痛心疾首,再次敲响了家庭护理安全的警钟。在孩子生病发烧时,家长的焦急与慌乱往往容易使他们采取一些看似有效实则危险的方法。

一、误区一:过度依赖捂汗退烧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发烧时应多盖被子捂汗,以为这样能快速退烧。然而,这种做法极易导致孩子体温急剧上升,甚至引发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应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减少衣物,帮助身体自然散热。

二、误区二:滥用酒精擦拭

部分家长会选择用酒精擦拭孩子的身体来降温,但酒精挥发过快,会带走大量热量,导致孩子体温骤降,出现寒颤、低体温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酒精中毒。正确的物理降温方式应选用温水擦浴,避开胸部、腹部等敏感部位。

                                    

三、误区三:随意使用抗生素

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自然反应,而非疾病本身。很多家长在孩子一发烧就急于使用抗生素,这不仅不能有效退烧,反而可能破坏体内菌群平衡,导致耐药性问题。除非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否则不应随意使用抗生素。

四、误区四:迷信退烧针

退烧针(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因其快速退烧的效果而受到部分家长的青睐,但这些药物往往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如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且注射方式本身也存在感染风险。对于儿童退烧,口服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是更安全的选择。

                                      

五、误区五:盲目使用中成药或草药

中药文化博大精深,但并非所有中成药或草药都适合儿童退烧。一些未经医生指导的偏方,不仅可能无效,甚至可能因药物成分复杂、剂量难以控制而对儿童造成伤害。使用中药退烧时,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确保辨证施治。

六、误区六:忽视持续高烧及时就医

持续高烧可能是严重感染或疾病的信号,家长不应仅依赖家庭护理,而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孩子高烧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送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的心愿,面对发烧这一常见症状,家长们应保持冷静,遵循科学的退烧原则,避免陷入上述误区。记住,正确的护理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才是保护孩子免受伤害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