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

李燕春医生 发布于2023-02-10 10:27 阅读量90

本文由李燕春原创

了解多动症

关于多动症,相信还有很多家长不了解,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称ADHD),是心理障碍疾病,多见于儿童时期。很多家长听见多动症这个词,第一反应都不会将它和疾病联系到一起,其实这是儿童时期的精神行为疾病,最早是在20世纪初被提起,之后在1980年的时候,美国心理学会第一次对多动症做出了描述,称为“儿童时期的过度反应异常”,多次修改后,才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个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或冲动、学习困难、品行障碍等。对于患儿的学业、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成年以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请关爱多动症患儿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国内预计有2300万儿童患有多动症,患病率大约为5%到10%。这个患病率是属于比较高的疾病,但是现在国内多动症患儿的就诊率却非常低,只有患病儿的百分之十左右。而且其中接受正规治疗的也只有3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 国内儿科医生队伍不足。目前我国全在职的儿科注册医师大约只有11万左右,每一千个孩子的儿科医师只有0.4-0.5个,而WHO规定,每一个儿童需要的最低医师数为1.5个,而儿童精神专科医生的数量就更少了。不过这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国内家庭对精神疾病的认知问题。

2. 精神问题疾病是国内患者家庭就诊最大障碍。儿童时期完全依赖于家长,而家长的认知,就会导致孩子没有就诊的机会。在家长对多动症的认知上,之前有调查表明,48%的家长认为这是天性问题,是孩子自身的态度问题;15%的家长认为是孩子心理问题;只有37%的家长认为确实是多动症的问题,但即使了解孩子有多动症问题后,绝大部分家长还是认为是发育问题,长大就好了。调查显示,除了家长之外,教师同样有认知偏差,很多教师认为孩子的多动就是淘气而已,只认为孩子态度有问题。

3. 思考存在误区,认为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长大就没事了,会自愈。多动症是慢性疾病,虽然有部分孩子在成年后有转好的现象,但是60%到80%的ADHD会持续到成年,并且不断发生变化。刚开始的表现可能只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随着长大就会影响学习、社交、工作,还有自尊心等一系列问题。很可能会影响终生。


多动症主要表现
出现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力时间短是多动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孩子对各个方面来的刺激都有反应,所以这会严重影响学习;孩子活动过度是另一个表现症状,比如在教室无法静坐,爬上爬下,小动作不断;还有就是情绪不稳定,多表现为冲动任性,做什么事也很急,不细心,形成粗心大意的习惯。但是通常这类孩子的智力是正常的,或者接近正常,就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异常多动。
多动症带来的危害
对个人而言,多动症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就导致其无法主动学习,而且情绪的不稳定,还会影响社交及人际关系,在病情的影响下就会表现的自卑、焦虑、忧郁等。对家庭而言,对于给孩子治疗的家庭,要承担孩子的医疗费用,增加经济负担,对于放任孩子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关系紧张,可能还会影响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离婚率增高。对社会而言,由于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自控能力差,成年后犯罪几率更高。
治疗的最佳时期
治疗多动症肯定是越早越好,在儿童时期,孩子的接收能力强,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和身边人正确引导来治疗,对于比较严重的还可以通过仪器和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一直拖延,孩子可能出现很多其他继发性问题,治疗的难度就会更大,所以一定不要耽误孩子治疗的黄金期。
孩子爱动是否就是多动症呢?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如何判断孩子多动和多动症里的多动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多动症的表现之一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力时间短,这个注意力不集中有个前提,就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一般5、6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也就10分钟左右,而7-10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能达到20分钟左右,12岁以上孩子的注意力就能达到半个小时左右。所以,这个注意力不集中是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所以如果孩子多动,但是能专注的做一件事,不喜欢别人的干扰和影响,并且孩子做事具有目的性,自制力也比较强,那这个孩子的多动就只是性格而已。无法判断的家长,可以评论出自己家孩子的情况,我看见后会一一回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