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如何判断是否是矮小症
身高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或3个百分位(-1.88SD),就可诊断为矮小症。
简单来说,将100个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由低到高排队,排在前3名的孩子就可能患有矮小症。
二、造成孩子矮小的原因有哪些
矮小只是一种症状,导致矮小的原因却有很多,不同孩子的矮小原因不同。父母的遗传对身高影响占到70%,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占30%,其中包括营养、运动、睡眠、心理、生活环境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
1.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即通常所指的侏儒症),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最终不能达到正常身高。
2.特发性中枢性早熟;
3.宫内发育迟缓儿有1/3成年后身材矮小;
4.甲状腺功能低下;
5.家族性矮身材,孩子的身高向遗传的上限靠近或者向遗传的下限靠近,上下会有4-8厘米的偏差。
6.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mer综合征)、某些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肾小管酸中毒等)和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
三、家长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
1.建议家长首先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好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身高水平及生长速率。测量身高强调三同原则:同一时间同一测量尺同一测量人。
2.生长激素分泌最高峰的两个时间点是晚上10:00-2:00,早晨5:00-7:00。建议学龄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觉,并保证睡眠时间至少8-9小时。
3.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和蛋白质的充足摄入,但不要营养过剩,少喝碳酸饮料,少吃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和反季节蔬果等。
4.多运动,以纵向弹跳、拉伸类运动为主,可让孩子每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跳绳、篮球、排球、羽毛球、跑步及游泳等体育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提高睡眠质量。
5.心理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习惯在饭前和睡前批评孩子。
身材矮小虽然并不致命,但身高矮到一定程度,也是一种病。矮小症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孩子的年龄越小,其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所以生长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此时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好。
身高的增长是不可逆的,家长切不可盲目等待,小小的疏忽和“等一等”可能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3~12岁是治疗矮小症的黄金时间,如果发现孩子每年生长不到5cm,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就可怀疑生长发育障碍,应该尽早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评估、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