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胡臭与狐臭

邹先彪医生 发布于2025-10-27 10:00 阅读量1

本文由邹先彪原创

腋气今仍称狐臭,其得名之由,依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之言,以为“有如野狐之气”,义自可通。但今日国人尝游欧美者咸知彼土之人当盛年时大抵有腋气,必非血气不和……

唐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有天生胡臭者,为人所染胡臭者,天生臭者难治,为人染者易治。”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有腋下胡气之目,李时珍《本草纲目》亦引之。

寅恪案,“胡臭”之“胡”自是胡人之“胡”,盖在《千金方》《仁斋直指方》《本草纲目》编著之时代既不可认“胡”为“狐”之同音假借,而诸书均作“胡”,不作“狐”,亦不得谓之以音近之故传写致讹。然则腋气古代实有“狐臭”及“胡臭”不同之二名可知也。但二名孰较原始正确,颇不易决。

考唐崔令钦《教坊记》云:“范汉女大娘子亦是竿木家,开元二十一年出内,有姿媚,而微愠羝。”文下原注云:“谓腋气也。”

寅恪案,范汉女大娘子其先代之男女血统无从得知,但竿木伎本附属唐代立部伎之杂戏及柘枝舞者,而此种伎舞乃中亚细亚输入我国艺术之一,其伎舞之人初本西胡族类,又多世擅其业者也。详……(举《旧唐书》等及近人王国维、向达考证略)。据此,则范汉女大娘子之血统殊有西胡人种混杂之可能,其“微愠羝”者,或亦先世西胡血统遗传所致耶?

又五代何光远《鉴诫录》云:

宾贡李旬(旬“王”旁)字德润,本蜀中土生波斯也,少小苦心,……,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尹校书鹗与李生常善,遽因戏遇嘲之,……其诗曰:“异域从来不乱常,李波斯强学文章,假饶折得东堂桂,胡臭熏来也不香。”

寅恪案,……[李]为西胡血统,绝无可疑。至其本身是否实有腋气,抑尹鹗假“胡臭”之名以为讥笑,诚难确定,但《鉴诫录》之作“胡臭”足与《千金方》《仁斋直指方》《本草纲目》等书互相印证。

总之,范汉女大娘子虽本身实有腋气,而其血统则仅能作出于西胡之推测,李旬虽血统确是西胡,而本身则仅有腋气之嫌疑。证据不充足如此,而欲依之以求结论,其不可能,自不待言。即以前述二人而言,则不得谓腋气与西胡无关。疑此腋气本由西胡种人得名,迨西胡人种与华夏民族血统混淆既久之后,即在华人之中亦间有此臭者,倘仍以胡为名,自宜有人疑为不合,因其复似野狐之气,遂改“胡”为“狐”矣。若所推测者不谬,则“胡臭”一名较之“狐臭”实为原始且正确欤?世之考论我国中古时代西胡人种者,止以高鼻深目多须为特征,未尝一及腋气,故略举数例,兼述所疑如此。

(陈寅恪老写,节录自《语言与文学》一九三六年六月期)

陈寅恪(què)简介,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是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家。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曾任湖南巡抚。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早年,他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长达十三年,精通22种语言,了解西方文化,但从国外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回国后,曾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牛津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术机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