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原与一个青少年来访的咨询破冰过程:开场白之后,开始提问:你看你最近有什么觉得困难的或者是困扰的事,想跟我说一说吗?
:不知道。
:(很慢的复述)哦,不知道。
:孩子沉默。
:(安静的感受,不着急催促他,也等待内在的灵感出现,慢慢的说话)
你现在坐在这里,感觉怎么样?
:不知道。
:(静静感受,慢慢说话)
我留意到你的身体微微有些发抖,看起来你有些紧张害怕。
:(沉默)
:我不知道你都经历了什么,让你坐在这里会感觉这么害怕,看到这个,我会感觉挺心疼的。
:(沉默)
:(安静感受)现在感觉好点吗?
:(点点头)
:我猜想你会发抖,不是第1次。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你会紧张到发抖呢?
:几乎所有的时候。
:啊,我的天,我的心又揪起来了。(感受心痛)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不知道。
:好像是由来已久了,你都想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唉(感受心痛)
:那你愿意说一说最近的一次这样的情况是什么时候?
:前天。
:前天发生了什么了?
(慢慢进入到具体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像挤牙膏,随着共情的深入,随着信任的建立,慢慢就变得流畅,后来会变得十分流畅)
当孩子说不知道的时候,我内在的情绪化思考就会想要不要让他画个画呀?如果他不擅长表达或者不愿意表达或者表达不清楚的话,是不是摆个沙盘会有帮助呢?
但内在的直觉说,那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说他不知道,作为他的陪伴者和支持者,我内在的感觉如何?我要么照顾好我的感觉,就会有真正的慈悲和同在,会有清晰的思考,获得直觉的指引;要么就会掉入到不想面对自己无力和挫败的挣扎当中,没有办法跟他同在,也迷失咨询的方向。
于是,我让自己观察到呼吸,允许自己放松下来,允许自己无力和挫败,安在自己的内在,感受我的心。
然后发现我的心是有很多心疼的,看到一个孩子坐在我的面前,准备好来找我咨询,却不敢敞开心,也许他过往在关系中有很多受伤,已经没有办法信任。也许他内在有很多不够好,怕自己说错话或者说话不讨人喜欢,或者会招致什么不好的后果。
我知道对于一个正感觉不安全的人来说,所有对他的催促都只会让他更关上心。于是我就只是在那里感受我的心疼。到底我们对孩子们做了什么?我们无意识伤害的真的只是眼前这个孩子吗?我感受着我内在的悲伤和难过。
当我能够安在我的内心,我是放松而警觉的。于是我留意到他在微微的发抖,我带着心疼,告诉他,我看到他在微微发抖,看到他在微微的发抖,我的心很难过,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会让他此刻坐在这里这么的害怕。
虽然他什么都没有说,我一直跟他很深的共情,虽然他什么都没有说,我感觉我是跟他很深的同在的。
所以就是一边在感受,一边安静的等待,带着对我内在的觉察,呼吸、放松、感受,如果我说什么的话,让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发自我的内心,说什么的话,每一句话都不具有侵入性,每一句都表达对他的看见和懂得。
我看到,他的心在慢慢的打开了。
从开始的时候每一句话都极其的简短,像挤牙膏一样。而我的节奏始终是非常缓慢的,后来随着共情的深入,信任的建立,他说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流畅。咨询持续了两个小时,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跟我聊了成长经历里很多非常痛的体验,表达非常的清晰流畅,根本没有任何的表达有障碍。然后,也非常配合的,自然的进入到了一个长达40分钟的冥想,处理了孩子两个主要的创伤。
孩子妈妈反馈说,孩子整个晚上都很开心,约了第二天继续咨询。
这个分享,可能会对于咨询师或者父母陪伴孩子有启发,也可能对于正在寻找咨询师的来访者有意义。
我不知道,或许他就只是我内在有某种的感动,我想要把这份感动分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