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的健康问题,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反复复,搞得家长们心力交瘁。
孩子经常感冒发烧、吃饭不香、消化不好、反复积食、排便困难、不长个、不长肉、爱生病、瘦瘦弱弱的,原因到底出在哪?
在中医看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小孩子从稚嫩的幼苗长成高壮的大树,强大的脾胃就是根基。根基不稳,体质就会变差,各种各样的疾病也会接踵而至。
古人对儿童体质的高度概括:
「脾常不足」
这个不足,包括绝对和相对两层含义:
一方面,儿童脏腑娇嫩,消化系统功能不够完善,与成人相比,是为绝对不足。
另一方面,儿童生长发育迫切,对水谷精微需求更高,脾胃能力有限,这种供需矛盾,是为相对不足。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饮食适宜,护理得当,「常不足」的脾胃仍能基本保证水谷消化和精微吸收,这种「不足」的状态并不会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
如果平时吃得很杂很乱,或者积食没有得到正确处理,感冒没有得到妥当善后,导致脾胃受损,从不足的常态变虚弱的病态,那么就会导致消化、睡眠、免疫、心理、行为、发育等各方面出现问题。
百病皆由脾胃生
表现在消化方面:脾运化、胃受纳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不爱吃饭、一吃就饱、腹泻或便秘。
表现在睡眠方面:水谷不能消化,形成食滞郁火,就会出现睡觉不踏实、喜欢趴着睡、夜间哭闹。
表现在免疫方面:气血生成不足,机体防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就会出现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
表现在心理方面:脾土不敌肝木的克制,形成脾虚肝旺,就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抑郁。
表现在行为方面:食滞痰湿,化热生风,就会出现抽动症(眨眼睛、动嘴角、发怪声)、多动症(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
表现在发育方面:脾胃虚,长期血少气弱,那么孩子在身高、体重、智力方面的发育就会受阻碍。
临床中,从脾胃入手治疗,疏通食滞痰湿,健脾胃补气血,可以解决很多儿童疾病。
其实养孩子就是养脾胃,脾胃是孩子的后天之本,那如何给孩子强健脾胃呢?
不管之前脾胃有多差,只要牢记这2点,孩子的脾胃就能一天天恢复健康。
一是通,减少中焦邪气(食滞、痰湿)
常吃有消积化湿作用的:茯苓、山楂、麦芽、陈皮、萝卜
二是补,提升脾胃运化能力(气、阴)
常吃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黄芪、白术、党参、百合、山药
这些食材都是药食同源,非常温和的,平时煮粥的时候就可以放一些。但是要适量吃,多吃容易适得其反,也可以去医馆给孩子配一些健脾贴或者和胃消食方。
莲子芡实薏米粥
【功效】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胃口不佳。
【材料】炒白扁豆20g,莲子20g,芡实20g,薏仁15g,大米50g。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煲粥,粥成之后,以适量的盐或糖调味,即可食用,或代饭吃。婴儿宜饮粥水不吃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