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到,鼻炎闹!只需这样调理,摆脱鼻炎困扰!

马瑞荣医生 发布于2024-08-31 16:20 阅读量258

本文由马瑞荣原创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入秋后气温变化无常,空气比较干燥,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


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每年春秋两季高发,典型表现为持续不断打喷嚏,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甚至伴有眼部瘙痒、流泪、灼热感、结膜充血等眼部不适表现。

 

很多人认为鼻炎是小毛病,有的人认为时间长了就会好了。恰恰是因为这种误区,导致很多鼻炎患者拖延病情,使病情愈发严重,拖成慢性鼻炎。

 

中医认为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鼻子上出的毛病都是“气”受影响引起的。鼻子在面部的最高处,是最容易受寒气侵袭的部位。鼻炎就是寒气侵入人体后伤害肺脏引起的。《黄帝内经》中说:“肺开窍于鼻”,故鼻病似当责于肺。因而,想要鼻子通畅必须首先保持肺气的升降通畅。


如何缓解鼻炎?


对于绝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都有症状在温暖的环境下缓解,遇冷则加重的特征。《黄帝内经》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说明过敏性鼻炎主要是以寒饮为患。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养护过程中可采用温化水饮的方法:


No.1

  症状轻者

可以服用生姜红枣汤,取生姜5~7片,红枣3枚,掰开,煎水服用。


生姜性味辛热,具有温胃止呕、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功效;红枣性味甘温,可以起到益气固摄的作用。


No.2

  症状严重者

如清涕滴沥不绝,大便易稀溏,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中成药(如玉屏风散等)治疗。


此外还可以艾灸,选取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等穴位,每日每穴灸20分钟左右,可以温肺散寒。


No.3

  病情日久

当寒饮长期留伏时,清涕可转为黏白鼻涕,兼有鼻塞、喷嚏、眼睛痒、眼屎多、眼睛充血发红,舌尖红等症状,可以用桑叶、菊花、薄荷、芦根、辛夷、白芷等煎水代茶饮(具体克数可找医生辨证开方),可清肺经风热,涤饮通窍。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小方子不能久煎,只需要大火烧开之后再文火煮10分钟,闻到散发的中药芳香之气时,就可以饮用了。

 

鼻塞常搓这3处,鼻子马上就通了


按摩鼻部穴位能改善鼻炎发作期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按摩方法是:用中指指腹按揉迎香穴、鼻通穴和印堂穴各半分钟。按揉以局部酸胀为度,动作幅度不能过大。


迎香穴

位于鼻唇沟中,鼻翼外缘的中点处。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疏散风热,通利鼻窍,帮助患者缓解鼻塞的症状。


鼻通穴

又称上迎香,位于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经常按摩可以防治鼻炎、鼻窦炎和头痛等症状。


印堂穴

位于额部,两眉之间。经常按摩印堂穴具有明目通鼻和安心宁神的作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