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吃姜身体好!学会两个吃法,健脾益胃助消化,湿气也会绕道走

马瑞荣医生 发布于2024-06-12 10:28 阅读量385

本文由马瑞荣原创


生姜,作为家常必备的调味佳品,更是药食同源的养生保健食材。

老话说的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更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

那么,为什么夏天要吃姜?夏天吃姜到底有何益处呢?我们来看看


01
为什么夏天要吃姜?


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


夏季阳气盛于外,人体的阳气也向肌表发散,伏阴在内,如饮食起居不当,容易造成体内阳气不足、脏腑微寒的现象。


而在夏季适当食用一些姜,这样既能温暖脾胃,帮助阳气生发,减少胃胀、腹泻的问题,还能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饮食调理上还需根据个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调整。“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方能真正达到健康养生的目。


02
夏吃生姜,好处多多


温中散寒

生姜味辛、性微温,适量食用生姜可祛除体内的寒气,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风寒感冒、畏寒怕冷时可适当吃姜调理身体。


促进食欲

生姜所含的姜辣素能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也能刺激胃黏膜上的感受器,并通过神经反射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起到开胃健脾、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抗炎杀菌

生姜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杀菌的作用,适量食用生姜可预防急性肠胃炎,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拌凉菜时放点姜末,消毒杀菌又开胃,用姜汤含漱还能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


健脾益胃

姜入脾、胃经,属于芳香性健胃药,当出现消化不良、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可适量吃姜健脾益胃、开胃消食。


但姜有生(鲜)姜、干姜之别,到底要怎样选择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养生保健效果呢?


生(鲜)姜辛而温散,善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适合体虚容易感冒或外感风寒的人食用。


干姜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主要用于一吃寒凉食物就会腹痛、腹泻的脾胃虚寒患者,或者平常四肢发冷,即使在夏天也会手脚冰凉的阳虚患者。


吃生姜要去皮吗?

生姜皮味辛、性凉,有利水消肿之功,因此吃姜时要不要去皮需要根据自身不同情况来决定。平常脾胃虚寒或正感风寒的人群,建议吃姜去皮;而身体浮肿或素有便秘、口臭等体热现象的人群,食用生姜时建议不去皮或可单独食用生姜皮。


但是吃姜最好在早上,可升发阳气。因姜有发散之性,晚上吃容易导致心神不得收敛,对健康不利。


03
生姜配一宝 夏吃身体好


生姜+橘皮

生姜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


橘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止吐、降压等功效。两者搭在一起,能起到养胃助阳、止呕祛湿的作用。


生姜橘皮汤

做法:取生姜9克、橘皮鲜品9克洗净,水500毫升,煎成生姜橘皮汤,一天分两次服用。


生姜+紫苏

中医认为,紫苏“主下气,除寒中”,和生姜搭配可以发汗解表、祛寒健胃,适用于风寒感冒,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证的胃肠型感冒。风寒感冒时可以喝点生姜紫苏水,驱寒又能防感冒。


生姜紫苏水

做法:生姜、紫苏叶各3克,洗净切成细丝,加红糖15克,以沸水泡10分钟即可。


04
吃姜禁忌要牢记


不食烂姜

生姜腐烂后会产生有毒物质黄樟素,这种物质会诱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还会增加患癌风险。


热性疾病者、内热较重者、阴虚火旺者要少吃

由于生姜味辛、性温,如患有风热感冒、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等热性疾病或脏腑有热者,皆不宜食用生姜。


阴虚火旺者往往表现为面色潮红,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味辛、性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故不宜多吃。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