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阳气足不足,看“脸色”就知道,快来对照着看吧!

马瑞荣医生 发布于2024-05-13 15:55 阅读量485

本文由马瑞荣原创


最揪心的事之一


是看到医院里坐满、躺满正在发烧咳嗽打点滴的孩子。


据悉,我国大输液市场每年平均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


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其中,儿童输液量占很大一部分。


“点滴、盐水,俱是寒凉之物,直接进入人体血管,会伤害身体,尤其是小孩子,中医都有讲究,绝不能让寒气寒凉之物浸入血液,侵蚀骨髓。”


“不论大病小病,习惯于依靠输液的方法来治疗,会严重削弱孩子的免疫能力。”


这方面,相信很多家长有所察觉:以前一瓶吊水,一天就好,现在一挂就是五六瓶,挂了七八天也不好。


而对于中医来说,更讲究药物之间的搭配、组方,君臣佐使。


中医尤其擅长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所患疾病的偏性。输液,最伤身体阳气!




阳气不足的孩子大多脸色比较白


孩子的脸色应该是有血色、温润、有光泽的。


有的孩子一看就黄得不正常,脸是土黄色、有点枯萎的感觉,这就叫做萎黄。脾土属黄色,如果土色泛于面部,说明孩子脾胃虚,就需要多养脾胃。


有些孩子有几天脸蛋突然很红,那要注意有可能是有积食或者有热了,需要结合大便和睡眠的状况去观察,及时调整当下的饮食。


有些孩子皮肤苍白或者发青,一看上去就是偏冷的色调,那个很可能是体质偏虚寒,阳气不足的。这类孩子相对更容易出现鼻炎、过敏性鼻炎、易感冒等状况,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做好保暖。


有的孩子鼻梁上有青筋,这个青筋与肝气和脾胃都有关系,出现肝脾不和的可能性比较大,还可能有一些容易急躁哭闹、黏人、胆小等情志的问题。


《景岳全书》:“人有感冒外邪者,当不时即治”,提出了“感冒”。《医方考》:“六气袭人,重者为中,次者为伤,轻者为感冒。”指出感受触冒外邪的疾病,称为“感冒”。


感冒是指风邪侵袭人体,引起肺卫失调,而出现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明辨寒热,诊察虚实,审查时节,正确辨证施治,才能提高疗效。



问头痛,辨寒热


头痛以前额、太阳穴为多,常伴身痛,颈项拘紧,遇寒可加重者,多为风寒。


头痛沉重感,多为风寒夹湿。


头胀痛面红,恶寒轻、发热重者,多为风热。


病发夏季头痛如包裹重感,面红,恶寒轻、发热重,伴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大便稀烂者,多为暑湿。



看分泌物,辨寒热


分泌物包括鼻涕、痰液;排泌物包括大小二便。


鼻塞,流清涕为风寒;鼻塞,流浊涕、或黄色鼻涕为风热。


咳嗽,痰白稀、或泡沫样痰为风寒;咳嗽,痰白粘、或黄稠痰为风热。


小便清为风寒;小便短赤、或黄为风热。


大便稀烂,多为风寒;大便少干,或便秘多为风热。


查咽喉,辨寒热


咽痒多为风寒。

咽喉肿痛多为风热。





辨证诊治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使用麻黄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发热轻,咳嗽为主,使用桑菊饮加减;


发热重,咽痛,使用银翘散加减;


咳嗽痰黄者,加杏仁、瓜蒌皮、黄芩、浙贝、鱼腥草;


暑湿感冒

常发于夏季,身热不扬,恶寒,汗出不畅,身困倦怠,头沉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心中烦,恶心欲呕,小便短赤,腹痛腹泻,舌苔白腻或黄腻。使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白茅根;


感冒是常见外感疾病,一年四季皆有,以冬春季为多。临床上应分清风寒、风热与暑湿及兼夹病邪的不同,而分别使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解表清暑祛湿等治法祛除表邪。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