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呼噜、注意力不集中、嘴凸变丑......或因腺样体肥大导致,调理要趁早

马瑞荣医生 发布于2024-04-11 10:20 阅读量560

本文由马瑞荣原创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到一个问题:自家孩子睡觉打鼾、张口呼吸、嘴唇还貌似往上翘,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


其实,这并非孩子行为习惯不好,多半是腺样体肥大在作怪。




什么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


腺样体肥大,就是腺样体变得又肥又大。


腺样体一变大,组织增生给阻塞了,孩子只能张着嘴巴呼吸。这样一来,鼻塞、睡觉容易打鼾、流涕等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严重时还会造成大脑缺氧,导致孩子发育迟缓、听力变差、智商变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据统计,9.9%到29.2%的孩子会出现腺样体肥大,他们一般会有以下这些表现:


1.睡觉张口呼吸、打鼾、嘴唇上翻;

2.鼻塞,呼吸不畅,流脓涕,说话带有鼻音;

3.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比如上课开小差,看电视调得很大、轻声叫他不理;

4.长期口呼吸,会让上颌往前突,久而久之,还会致使面部和牙齿的生长发育异常,出现特征性的“腺样体面容”。





对于腺样体肥大,如何调理?



对于腺样体肥大,西医一般是激素等药物治疗,或者建议割掉。


腺样体作为免疫器官,是鼻腔第一道防线割掉后不少小朋友均出现了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过敏等问题。


而且腺样体割掉就没了,不能重新长出来,明白真相时往往已悔之晚矣。自家孩子出现腺样体肥大时,不妨试试中医调理方法,更为稳妥。


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主要和小儿脾虚痰湿、积食积热有关


脾虚是产生痰湿、积食的重要原因。



小儿先天脾常不足,脾主运化,脾虚则生痰湿。加上现在的孩子后天饮食过于营养,脾胃负担重,更加重了脾虚,同时产生过多的积食


“积食化热”,热性就会顺着食管往上走,不停地刺激腺样体扁桃体,产生炎症,进而出现腺样体肥大


而且,积食化热时最易外感,反复积食就会导致孩子反复感冒,反复感染,继而诱发和加重腺样体肥大的症状。



所以,对于口呼吸、打呼噜的小朋友,或者已经确诊有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平时要注意健脾化痰,同事消积食、清积热,来好好调理。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充满了育儿智慧。


孩子脾胃相对较弱,应避免过度喂养,营养过剩。清淡、健康的食物,脾胃能吸收利用,自然不会轻易淤堵、积食积热。


“春捂秋冻”,现在天气转暖,但料峭春寒可能随时杀个回马枪,外出可以随身带件厚外套,以防受冻感冒,诱发炎症。


顺时养生,结合孩子身体的真实需要,进行调理,身体自会逐渐好转。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