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完饭就肚子痛是胃溃疡?拖久了会变胃癌?

马瑞荣医生 发布于2022-10-18 09:49 阅读量1157

本文由马瑞荣原创



胃溃疡

指发生在胃内壁的溃疡

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疾病

全球估计约有10%左右的人

在其一生中患过此病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病

40~60岁的中老年患者最为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



1
为什么会得胃溃疡?



胃的内部有一层能起到保护作用的胃黏膜,当胃黏膜由于某些因素出现破损时,容易在该部位发生溃疡,即形成胃溃疡。



导致胃黏膜受损的原因很多,如?




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精神紧张、过量食用刺激性食物、酒精、置胃管洗胃、胃内异物、食物返流等。


它们都可能使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作用与防御能力失去平衡,胃酸和胃蛋白酶将黏膜“消化”,胃黏膜自我保护屏障减弱,受损至糜烂就形成了溃疡。



2
胃溃疡常见症状有哪些?



上腹部疼痛是胃溃疡的主要症状。也可能在左上腹部以及胸骨和剑突后疼痛,且呈现为隐痛、胀痛、钝痛感和烧灼样痛。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



部分患者发作是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特点是进食—疼痛—缓解。表现为在饭后大约30分钟至1小时发生上腹痛,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痛,胃排空后再缓解。


有的患者没有上述典型发作,仅表现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发作时剑突下可有局限性压痛,缓解后无明显体征。故明确诊断需要胃镜检查。


而有的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3
胃溃疡拖着不治会发展成癌?



有可能

但概率相对较低

胃癌是胃溃疡并发症之一



虽然胃黏膜有很强的修复能力,一般3天就可以更新一层,但如果长期反复地损伤、修复,可激活细胞突变,从而发生癌变。


相关资料显示,有5%左右的胃溃疡患者可发展成胃癌,特别是胃溃疡病史较长、溃疡较大、中年以上的患者并发癌变的机会较大


除了癌变

胃溃疡还有3个并发症


 穿孔 

胃溃疡损坏了胃黏膜,胃黏膜没了,那胃酸就会直接接触和侵蚀胃壁,久而久之,会将胃腐蚀出个洞,形成胃穿孔。



胃里的东西和胃酸直接流到腹腔,就只能急诊见了。


 上消化道出血 

没了胃黏膜,胃酸在侵蚀胃时,如果不小心伤到了血管,血管破裂,就会导致出血。


如果是伤到小血管,出血量小,可能会出现黑便的症状;如果伤到了大血管,出血量大,会出现呕血、便血,甚至是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幽门梗阻 

胃黏膜受损后会自行修复,产生瘢痕,如果这个瘢痕在幽门周围,幽门会越来越窄,导致幽门梗阻。而幽门是胃里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通道,梗阻了就导致你吃的东西下不去,且这种梗阻属永久性,常需手术治疗。


还有一种是溃疡周围导致的水肿充血,以及幽门反射的痉挛导致幽门狭窄,这一类可以吃药治好。



4
如何治疗胃溃疡?




1. 停止对胃黏膜的损伤


(1)根除HP。

(2)停用会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若不能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服用护胃药物。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酒。

(3)治疗引发胃黏膜损伤的疾病。

(4)放松心情,积极治疗。


2. 选择临床药物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类:主要用于降低ATP酶、H+、K+活性和控制胃酸分泌。

(2)H2受体拮抗剂类:主要以H2受体阻滞剂主导胃酸分泌的控制。

(3)抗酸药物:主要基于碱性药物,可中和胃酸。

(4)胃粘膜保护剂:在降低胃酸的同时形成一道保护膜,促进伤口愈合。



5
如何预防胃溃疡?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焦虑与劳累,放松心情。





饮食规律,三餐定时、定量,避免饥饿和饱餐,进餐时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





食物要多样,饮食均衡,少油少糖少盐。可以喝粥、牛奶、豆浆等,这些食物在胃里可起到类似黏膜保护剂的作用。


宜多食富含抗氧化及清除机体自由基和清除胃肠道有害物质的食品,如甘薯、鲜果、豆制品及海藻类食品。





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戒酒,少饮浓茶咖啡及进食辛辣、过热过凉和粗糙食物。





定期做胃镜检查,胃溃疡患者也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40岁开始,每3~5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 End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