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发福是因为代谢变慢?“啤酒肚”出现3个特征,可能是癌症前兆

马瑞荣医生 发布于2022-10-18 09:49 阅读量1509

本文由马瑞荣原创



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会发现

随着年纪的增长

镜子里的自己

逐渐开始“横向发展”



脸越来越宽(发腮)

肚子越来越鼓(啤酒肚)

秤上的数字跑赢了工资涨幅


残酷的「中年发福」

开始了......




关于中年发福这个神秘魔咒,过往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因为年龄增加,新陈代谢变慢导致的。


但2021年8月《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颠覆了大家长久以来的认知。


研究发现了一个让人痛并快乐的事实?


在调整了无脂肪质量等因素之后,人体的代谢能力在20~60岁处于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


即使在女性的孕期和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所需的卡路里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

中年发福这件事和年龄、代谢

真的没啥关系

在中年时期

你的新陈代谢能力和20岁的小伙子

基本是没有差别的



只有到了60岁之后

身体的新陈代谢才开始逐渐下降

(每年约下降0.7%)




不是因为年龄变大代谢变慢,那到底是什么借口原因?总不会是体重秤骗人吧?


别急,我们往下看?


中年发福的4大“真凶”



1.不动了


运动量骤降是导致中年人发福的最关键因素。


有研究表明:就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而言,30岁往后的人比20岁的人低将近20%。



研究推算,如果人到中年动运动量和年轻时保持一致,总能量消耗率是不会下降的,不太可能过度发福。


但实际上,运动量不变真的太难了。


年轻时,我们还会去打球跑步、唱歌逛街,到了中年,常常是“上班久坐、下班躺倒”,扔个垃圾就是一天最大的运动......



运动时间一少,中年发福还会远吗?


2.脂肪越“存越多


中年时期是很对人事业的“高光时刻”,由于经济水平提高或是工作应酬需要,高油、高盐、高糖、高热量的饮食越来越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转化成脂肪长期“定居”在人体内。



此外,瑞典一项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无论是变胖还是变瘦,被研究人员的脂质周转率都呈下降趋势。


脂质周转,指的是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去除和储存。


脂质周转率下降,甘油三酯就会被大量储存,导致脂肪细胞体积变大,脂肪层也因此增厚。


简单来说,随着年纪的增加,即使你的食量、运动量和年轻时一样多,如果没有控制能量的合理摄入,中年发福还是不可避免。


3.压力过大


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存在必然联系。



在长期压力下,内分泌系统会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来应对过高的压力负荷,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导致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压力肥”。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面对房贷、车贷和职场社交等各种难题,压力过大,给「发福」这件事雪上加霜。


4.睡眠不足


经常熬夜也会使人越来越胖。


如果一个人连续两晚上睡眠小于4小时,体内一种名为“瘦素”的水平会降低约18%,“饥饿激素”增加约20%。


而“瘦素”的功能是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质合成;“饥饿激素”则会激发你进食的欲望。



奋力拼搏的中年人,偶尔加加班、改改方案,熬夜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中年发福也就不请自来了。




中年发福,最常见的,就是“啤酒肚”。


很多人认为“啤酒肚”是喝啤酒喝出来的。


啤酒表示:我冤枉啊!


其实,啤酒的热量并不高,一瓶600ml的啤酒热量为160大卡左右,相当于一碗米饭的热量。


而且啤酒中不含有使人体发胖的高脂肪,所以发胖和啤酒本身没多大关系,而是喝啤酒时的标配——烧烤和炸串等高热量食物导致的。



除开肥胖的原因,如果腰围突然增大,可能是疾病信号。


目前已有15种以上导致死亡的疾病被证明腹部肥胖有关,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栓塞、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肝肾衰竭等。


需警惕的3个疾病信号



1.腹腔积液


特别是年龄>40岁的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腹水,可能是肝癌、卵巢癌等引起的。


2.腹痛


其他地方都不胖,只有肚子胖的人,如果出现持续腹痛并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发生。



上腹疼痛可能是胃癌,中上腹可能是胰腺癌,肝部位则可能是肝癌。


3.腹部肿块


大肚子里如果可摸到较大的肿块,特别是活动度较差,表明凹凸不平的,则要警惕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




运动不能少


可以每天多走些路,少坐电梯少坐车。



慢跑、游泳、自行车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增加一些抗阻增肌运动。 


饮食要改变


真想要减肥就得下定决心,管住自己的嘴。



饮食均衡搭配,吃饭七分饱。饮食原则为:低能量、低脂、适量蛋白饮食,蔬菜水果要吃够,限制热量摄入,减少摄入酒、糖饮料、烧烤和油炸食品等。


睡眠很重要


想要甩掉肥胖,就不要学年轻人熬夜啦!



如果因为工作或客观原因偶尔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通过在睡觉时维持黑暗环境等方式保证睡眠质量,也可以找时间打个盹。



- End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