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步一台阶❤
有朋友问:“周医生,你科普《伤寒论》,为什么先讲疾病分类的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和厥阴病,到了现在才开始讲少阳病和少阴病呢?”因为在《伤寒论》体系中,少阳和少阴属于枢纽,就好像是门的中轴一样,控制着阳气和阴津的运行和转化,这样我们在认识了“太阳、阳明,太阴、厥阴”之后,再认识其枢纽,这样更加的符合一步一个台阶的认识流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体的第一个枢纽少阳系统以及少阳系统的疾病状态。
❤胆囊不孤单❤
少阳系统以胆经为核心,牵涉到心和肝,涉及小肠。《伤寒论》是这样讲少阳病系统的总纲的,叫做“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咽干与目眩,是少阳系统的三个典型症状,口苦是胆囊疾病的重要表现,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少阳口苦的原因在于胆囊功能异常之后,胆汁成分的改变;咽干,则不一定是胆囊疾病的特有表现,但是持续性的咽干不适,或者咽干与口苦症状同时出现,则与胆囊有关;目眩,应该是胆囊疾病的一种表现,因为肝胆与目相关,且肝胆主风,风的特点就是眩。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出现这三个症状,就代表我们的少阳胆经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内经伤寒 一脉相承
少阳胆经系统的功能是非常复杂的,原因在于少阳胆经属于阳经,可以调控太阳和阳明的运行和转化;同时,少阳胆与厥阴肝相表里,又能够调整太阴和厥阴系统的运行和转化;还有就是少阳胆经调节阳经和阴经的运转,不是孤立工作,而是和少阴肾经联合进行的,少阳与少阴的这种枢纽的强强联合,使人体阴阳经脉真正的构成了一个有序运行的整体。
少阳胆、太阳肺、阳明胃,它们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降,而少阴肾、厥阴肝、太阴脾,它们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升,于是“肝升胆降、肝升肺降、肾升心降、脾升胃降”这样的组合关系就成为了医学术语。在《黄帝内经》中,讲脾胃控制着人体气机的出入,心肾控制着人体气机的表里,肝肺控制着人体气机的升降,与《伤寒论》的观念是一致的。历代很多中医大家对少阳病的总纲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不能代表少阳疾病的特点,原因就在于少阳胆经的重要性及复杂性,以及其表现出来的症状多变性。
少阳胆经,看似简单,其实运行机制复杂,学习时需要把控全局,才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