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时节,湿热之气渐消,气候以“燥邪当令”,出现肃杀之气。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咽痛、大便干燥,皮肤干燥等身体变化。
中医常说“夏季过后无病三分虚”,因此,秋分过后也是最易生病的季节。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道:“秋分当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即人要与自然相应,注意身体阴阳的平衡,故秋分时节养生,应以“阴阳平衡”为原则。
早睡早起,舒展阳气
秋季寒气逐渐上升,阳气则趋向收敛。夜越深寒气就越重,所以尽量不要熬夜,早睡为宜。
古人的早睡,是每晚亥时,也就是晚上10点前就要入睡;早起大约是早上6/7点。
早睡有助于阴精的收藏,早起则顺应阳气的生长。能够使得肺气得到很好的舒展,对于调理肺部是非常有益处的。
夜间睡觉时盖好被褥,做好腹部保暖,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如果防护不当,可能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
适当运动,活动筋骨
秋高气爽,运动以“收”为主。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可以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登山、骑自行车、慢跑、做广播体操等运动项目。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能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秋分艾灸,防病保健
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
同时,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艾灸还有利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秋季肠道疾病多发,秋分前后可加强艾灸调理,根据每个人体质,选择最适宜的温灸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机体的潜能,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提高机体自身内在的抗病能力。
御和堂中医馆气节特色炙法
▼
热敏灸
热敏灸是对传统悬灸灸法进行创新与突破的灸法,是更符合现代人的灸法。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灸法。
适应症
▼
呼吸系统: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感冒。
消化系统: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老年性便秘。
神经系统:缺血性中风、面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
生殖系统: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男性性功能障碍、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
运动系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球肘、肩周炎。
预防凉燥,温润为主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故润燥应以温润为主。
温润防燥的食物有:芝麻、核桃、糯米、大枣、蜂蜜、牛奶及乳品、杏仁、白果、山药、南瓜、莲藕、胡萝卜、银耳、柿子、栗子等。
秋分养生可以适当多吃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食疗方推荐
▼
核桃小米银耳粥
材料:核桃4个、干银耳10克、小米30克、冰糖20克、枸杞适量。
做法:银耳提前用温水泡发,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银耳;大火烧开后,加入小米,转小火,慢慢炖煮;核桃去壳去皮,待银耳煮至浓稠再加入;同时加入适量冰糖,慢火炖至冰糖全部溶化;枸杞洗净后倒入锅内,关火,盖上盖子焖10分钟即可。
栗子鸡
材料:鸡腿300克、栗子100克、香葱、生姜、淀粉、食用油、酱油、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栗子放入水中泡2小时,捞出沥干;鸡腿洗净、切块;葱洗净,切段;姜去皮、切片备用; 鸡块加盐及适量的水腌拌一下,再放入蒸锅蒸熟,取出鸡块,鸡汁留着备用;锅中倒油加热,放入鸡块快炒数下,加入栗子及鸡汁,再加入酱油、糖,盖上锅盖用小火焖一个半小时,最后加水淀粉勾芡即可。
莲藕淮山脊骨汤
材料:莲藕500克,鲜淮山500克,猪脊骨500克,蜜枣2枚,生姜3片。
做法:莲藕、淮山洗净切块,猪脊骨洗净、切块、水焯后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另外,精神调养也非常重要。
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容易产生“悲秋”情绪,因此大家要注意培养乐观精神,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也可以多与身边的人沟通,排解不良情绪。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