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常备这一果,身体发虚也不愁!补肾效果最好~

马瑞荣医生 发布于2022-09-07 15:07 阅读量1447

本文由马瑞荣原创

板栗

又名毛栗、栗子等

与枣、桃、杏、李、并称为

中国古代五大名果

也是世界著名的干果树种



栗子营养丰富

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元素


中医认为

栗子性味甘、温

入脾、胃、肾经

养胃健脾,补肾强腰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栗子有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作用

老年人常吃栗子

可防老抗衰,益寿延年









01
生吃:补肾

栗子生吃有下气、补益作用能调气,止吐血、鼻出血、便血,一切血证皆可用。


《千金方·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中老年人若养成每日吃风干的生板栗的习惯,可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肾虚、腰酸腿疼的目的。


建议中老年人每日早晚,各吃生板栗3~4枚,把栗子放在口中细细嚼碎,至口感无渣成为浆液时,一点点咽下去,能使保健效果最大化。



02
熟吃:健脾

熟食板栗能缓解脾虚。


将板栗仁蒸熟、磨粉,制成糕饼,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的儿童,以增加食欲,调理肠胃



用板栗和粳米熬粥,既有利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慢性腹泻患者早日康复,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气虚乏力的食疗验方。





1. 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栗子,应该煨食、炒食,也可用栗子、大枣、茯苓、大米煮粥喝;

2. 患血症者,如吐血、便血等,宜生吃栗子;

3. 小儿便秘者不宜多吃栗子;

4. 因其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糖尿病人吃栗子应适量。





1

栗子粳米粥



材料:栗子50克去壳,粳米100克。

做法:两者洗净,加水适量煮成粥,用白糖或油盐调味即成,可作早晚餐温食。

功效:此粥健脾养胃、强筋补肾,尤宜于老年人机能退化(肾虚)所致的胃纳不佳、腰酸背痛、下肢无力、步履蹒跚及脾虚泄泻等症。


2

栗子核桃糊



材料:栗子40克去壳,核桃40克,白砂糖40克。


做法:栗子炒熟与核桃仁一起捣成泥,加入白糖拌匀放入碗中,用沸水调成糊即可。当点心或早餐食用。

功效:此糊补肝肾、壮筋骨,尤宜于肾虚性耳鸣耳聋、阳痿遗精、腰痛喘嗽等症。


3

栗子桂圆粥



材料:栗子10个,桂圆肉15克,粳米50克。


做法:栗子切碎,与粳米一起加水同煮,待粥快熟时放入桂圆肉再煮至粥即可(食用时可加白糖调味)。


功效:此粥补血养心、强身健骨,尤宜于心肾两亏、气血不足引起的遗精滑泄、腰酸腿软、精神萎靡、耳鸣耳聋、夜尿频多、出虚汗及女子带下清稀等症。


4

栗子炖母鸡



材料:栗子150克,母鸡1只(约1500克),姜片20克,葱段30克。

做法:鸡去毛脏,洗净切块,入砂锅加水烧沸,撇净浮沫;再放栗子、姜、葱及适量料酒,炖至栗子、鸡肉熟透,用盐调味即成。佐餐食用,每周1~2次。

功效:此膳补益气血、强壮身体、健脑益智,尤宜于身弱乏力、记忆力不佳等症及脑力劳动者。




无论是生吃

还是炒食、煨食

均须细细咀嚼

连津液吞咽

可以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



- End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