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冬季
当父母的最害怕孩子感冒咳嗽
特别是咳嗽
有的孩子能咳一个多月
这就得警惕儿童哮喘了
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疾病
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
一旦患上哮喘
治疗起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在中医上属于“哮病”范畴,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儿童哮喘多起始于3岁之前,具有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患儿,其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6岁之前。
中医认为
儿童哮喘发病主要有
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
▼
● 由于先天不足,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痰饮留伏于肺窍,引发哮喘;
● 先天遗传因素。
● 外感邪气(风、寒、热);
● 接触异物(花粉、尘螨、牛奶蛋白等);
● 气味(油漆等);
● 饮食不慎(生冷冰冻食物、煎炸食物等);
● 劳倦所伤,情志失调等。
患儿会出现疲劳、头晕等不适症状,导致患儿缺课和学习不良,易产生自卑、失望、抑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哮喘反复发作,对气道形成不可逆损伤,影响心、肺功能,增加成年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心、肺系疾病发病的风险。
哮喘持续状态不能及时控制可导致机体缺氧,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或猝死。
造成父母焦虑、羞愧等心理负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扰乱家庭正常生活,影响家庭幸福。
先天禀赋不足的孩子是高危人群
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
1.
有家族遗传史:如父母有哮喘病史、过敏性疾病史,家中老人有慢阻肺、长期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孩子既往有食物、药物、气体过敏,婴儿时期有湿疹病史。
3.
早产儿、剖宫产、非母乳喂养的儿童。
4.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儿童,过敏体质儿童多有面白无华、长睫毛、蓝巩膜、鼻根青、黑眼圈(水环)等特点。
对5岁之前儿童哮喘的诊断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可用
但如果孩子具有以下临床症状特点时
则需要高度警惕哮喘
⇊
● 频繁的喘息发作:每月>1次
● 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 3岁后仍有喘息症状
● 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 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
● 症状在接触刺激物(如化学气雾剂、花粉、 烟雾、毛皮动物、气温变化等)时出现或加重,服用抗哮喘药物症状减轻
虽然哮喘听起来可怕,但毕竟是一种可控性疾病,只要坚持用药,规范治疗,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尤其是儿童哮喘,通过尽早规范治疗,大部分可以完全缓解。
中医医治哮喘
分为两个不同时期
↓
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按照不同症型,比如寒哮(多由冬季受寒后发作)、热哮(多发于炎暑季节),用化痰平喘的药缓解病情。
根据患者脏腑功能的强弱程度用药,主要原则是补肺气、健脾、补肾。中医以“扶正治本”为原则,提倡内外并治,内可用膏方调补身体,外可选择“三九贴”、“三九灸”等外治方法,以鼓舞正气,预防哮喘。
学习相关知识
家长要了解学习哮喘有关知识,学会监测和判断哮喘发作的程度,以及如何选择急救药物等。
远离或控制触发因素
减少避免接触各类诱发因素,如吸入性过敏原(如螨虫、花粉、动物皮毛、霉菌等),或者食物性过敏原(如坚果类、牛奶、海鲜等);呼吸道感染;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及空气污染和烟草烟雾等。
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尤其气候转变、换季时或流感流行时,要预防外感诱发哮喘。
避免情绪起伏过大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因“易怒易喜”情绪起伏大而诱发哮喘的发作。
增强体质
注意营养摄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机体健康,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可在中医师辨证论治后,服用一些汤剂以调理自身体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