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可终身致残。多于50岁后发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虽然帕金森多发于中老年人
但千万别以为它是中老年人专属疾病
近年来帕金森患发病呈现出
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临床上,五十岁以下的患者不断增多
三十几岁的患者屡见不鲜
甚至还有十几岁的患者
这些年,啥病都年轻化...
01
帕金森是怎么发生的?
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黑质部位发生结构退化导致的疾病,而“多巴胺”恰恰是大脑中传递信息的重要物质,它们负责自主运动的调控。
多巴胺减少,使得大脑控制运动的能力受限,从而阻碍了人体的正常活动。
02
手抖就是帕金森?
说起帕金森,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一个画面——抖~~~
手抖、腿抖、全身都颤颤巍巍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把手抖作为识别帕金森的“标准”,手抖就是“帕金森”。
事实上,大约70%的患者是手部抖动、腿部抖动为首发症状,约20%~30%的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不会出现抖动。
所以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也不一定都手抖
手抖的原因很多
需要及时就诊
让医生帮助鉴别
03
帕金森的典型症状
手、胳膊、小腿等部位的抖动,常在肢体静止放松时发生。比如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时发生,而一旦开始随意活动,震颤会减弱、消失。
早期多从一侧上肢开始,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运动,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后期甚至可以涉及到下颚,口唇,舌以及整个头部。
多巴胺递质减少,一方面会导致肌肉僵直,同时也会造成人体的协调功能下降,导致动作缓慢不协调。
如动作越来越缓慢,感觉没力气,感觉力不从心等。尤其患者行走时不像正常人行走时双臂是随意交替摆动的,行走时抬腿不利索,似乎像黏贴在地面上的感觉。
并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会震颤,但基本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会出现『动作迟缓』。在对帕金森下诊断时,动作迟缓或变慢是必备的要素。
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眨眼减少,表情呆板,就像面部戴了一个没有表情的假面具一样,所以我们也可称其为“面具脸”。
面具脸初期很难被发现,是帕金森病容易被忽视的典型症状之一。
小写症实际上是患者在做精细动作时,由于患者前臂肌和手部的肌肉僵直,导致书写时手越写越紧,书写的字就越写越小。
除了以上的典型症状,还可能出现各种非运动症状:嗅觉减退、抑郁、便秘、睡眠障碍、大喊大叫、思维迟钝等。
这些可能在运动症状出现前5年,甚至10多年就开始出现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很多人会先出现非运动症状,但不是所有出现上述非运动症状的人将来都会患有帕金森,只是这类认为需要警惕而已,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担心和害怕。
一分钟自测你有没有帕金森迹象
?
1.静止性震颤
2.颈肩强直
3.走路拖步
4.走路手臂不能自然摆动
5.做精细动作有障碍
6.嗅觉退化
7.起立有困难
8.书写时有明显障碍和“小写症”
如果出现以上的情况越多
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越大
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
04
帕金森会影响寿命吗?
帕金森病并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容易出现身体功能的下降,甚至致残,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因严重肌强直和全身僵硬,终至卧床不起,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会出现坠积性肺炎、骨折、跌倒、营养不良。
那怎么办?
可以治疗吗?
可以!
虽然目前还无法治愈
但治疗可以控制和改善症状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虽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减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必要时,也可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帕金森病治疗有个“蜜月期”,即一般在发病4~5年内,通过服用较少种类和较小剂量的药物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但很多患者都没能把握住这个“蜜月期”,所以,我们既不要一手抖就怀疑自己患了病,也不要忽视帕金森病的其他早期征兆,尽早找专科医生就诊,及早诊断、治疗。
05
如何预防帕金森?
由于目前帕金森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所以也没有规范的预防措施。
但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因此,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会有帮助:
● 充足的睡眠
● 健康的饮食
● 规律的运动
● 愉快的心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