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人最易得慢性胃炎,来看如何应对!

马瑞荣医生 发布于2022-08-15 15:10 阅读量2464

本文由马瑞荣原创

慢性胃炎

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

很多人觉得慢性胃炎是小病

不重视

事实上

慢性胃炎如果久拖不治

可能导致胃出血、胃溃疡、贫血

甚至是胃癌等严重后果





慢性胃炎,指各种病因导致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


临床研究证实,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Hp)的检出率高达80%~95%,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炎症消退。


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


胆汁、胰酶,是消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存在于肠道,若反流至胃,就会变成致病因子。


胆汁中的胆汁酸,胰液中的磷脂和胰消化酶,能溶解胃壁的黏液层;在胃内酸性环境下,胆汁酸对胃黏膜的侵袭力增强,其与消化酶等共同作用可导致胃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削弱胃黏膜的多种保护机制,并促进其他损伤因子如胃酸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 口咽部慢性感染灶


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长期吞咽入胃可导致慢性胃炎。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 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节食等,都会严重损害肠胃,扰乱肠胃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引起胃疼、反酸、嗳气等症状。



➤ 刺激性物质


浓茶、咖啡、酒、辛辣食物......长期摄入这些刺激性食物,会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久而久之,会引发慢性胃炎。


➤ 抽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和烟碱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引发胃部炎症,还会加快肠蠕动,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


研究发现,吸烟者溃疡病的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2~4倍。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时,非吸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吸烟组患者。


➤ 药物


很多药物都对胃黏膜有刺激,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芬必得、必理通等),可引起胃粘膜损害,导致或加重胃炎。



➤ 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也会诱发或加重胃炎。


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 其他


年龄、环境、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等在慢性胃炎中也有重要作用。





大多数患者并无特异性症状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

就要留意了

↓↓

反复出现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

反复出现上腹部灼痛、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黑便等,一般无明显规律性;

疼痛多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固定;

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

建议及时去消化内科就诊

胃镜检查病理活检

检查胃粘膜的炎症程度

明确慢性胃炎的类型


因为萎缩性胃炎很容易导致胃癌

所以出现问题时千万别拖





① “饥一顿饱一顿”的人:吃饭不规律,做不到定时定量;

② “重口味”的人:喜欢吃生的、冷的、咸的、辣的及油炸的,烟不离手、酒不离口;



③ “祥林嫂”式的人:长期心事重重,“压力山大”;

④ “久坐不动”的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以车代步;

⑤ “资深”人士:随着年龄逐渐增大,慢性胃炎发病率也相应增高。






1

把好“进口”关


饮食上宜口味清淡,定时定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进餐时要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忌生冷、坚硬、油腻及辛辣刺激,忌烟、酒、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咽、喉、口腔病灶细菌或病毒侵入胃内,引起细菌或病毒的感染。


2

不能乱用药


遵医嘱用药,避免随意用药。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需餐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3

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缓解胃炎症状。


4

经常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提高全身免疫力,疾病自然敬而远之。


5

定期检查


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早饱、食欲减退、贫血、消瘦、舌炎、舌萎缩、腹泻等症状者,建议进行早期胃镜检查。


治疗后症状好转的患者也要定期复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要定期检查,以防癌变。



- End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