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的高温和暑湿
对皮肤来说
是个大考验
有些人一到夏季
就湿疹缠身
不仅搔痒难耐
还反反复复
实在让人烦恼不已
由遗传、药物、感染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常见皮肤炎症,常有剧烈瘙痒,中医称之为湿毒疮,认为是由湿邪蕴毒引起的。
湿疹多见于额部、双颊、头顶部,可逐渐蔓延至颈、肩、背、臀、四肢,甚至是全身。
按发病过程,湿疹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不同时期,症状表现也有差异。
① 急性期:红斑、淌水、极易感染。
② 亚急性期:红斑、水疱、渗出、肿胀明显减少,但是会出现丘疹、鳞屑。
③ 慢性期:皮肤增厚、颜色发黑或者发白。
湿疹往往持续时间长、范围大,易反复发作。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演变成慢性湿疹,很难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湿疹的病因很多,常为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诱因有5种:
① 遗传因素
湿疹更容易出现在有湿疹病史、鼻炎史、哮喘病史的患者中。遗传基因决定了这些人群的“敏感体质”,各种皮肤病也更易找上门。
② 环境因素
包括水、空气、土壤、花粉、日光、动物皮毛等均可能引起湿疹的发生。
③ 感染因素
湿疹也可能是由一些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
④ 药物因素
如乙二胺类抗组胺剂、氨茶碱、哌嗪、安息香酊吸入剂等药物容易引起湿疹型药疹。
⑤ 其它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变化、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一些化妆品等也可能会导致湿疹的发生。
夏季炎热潮湿,皮肤屏障容易受损,皮肤不能很好地阻挡外界过敏原、刺激物、细菌等有害物质;
夏季出汗多,汗液刺激皮肤,从而引起湿疹或促使湿疹复发;
夏季多食烧烤、小龙虾、啤酒和冷饮等刺激性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湿邪内生,诱发湿疹。
除了夏季,冬季也是湿疹的高发季节。因为冬季皮肤干燥,皮肤容易裂口,引起干性湿疹。
不用手抓挠
湿疹的特点是瘙痒难耐,但往往越抓越痒,不仅有留疤风险,还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发生感染。
瘙痒难忍时,可通过拍打患处或涂抹止痒药物来止痒,婴幼儿应剪短指甲或戴上手套,以防搔抓引起感染。
止痒小妙招
?
将水倒入一杯冰块中静置3分钟,再将牛奶倒在纱布垫或是薄棉布上敷在瘙痒处5~1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瘙痒。
注意皮肤保湿
皮肤过于干燥会加重湿疹的红斑及瘙痒,避免频繁洗澡、水温过高、过度使用皂液等物理刺激。建议睡前在湿疹瘙痒处涂一些温和、无刺激的水润霜,改善肌肤干燥。
忌乱用药
在不了解病因的情况下胡乱用药,不仅会耽误病情,还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湿疹一定要到医院找专业医生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控制室内的温度及湿度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清水,以维持室内的相对湿度,皮肤涂抹保湿霜。
饮食调节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海鲜、烧烤、火锅、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于患湿疹的婴幼儿,尽量以母乳喂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经常熬夜、忌烟酒;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抑郁、焦虑、暴躁、愤怒的负面情绪;远离尘螨、花粉、宠物皮毛等常见的过敏原;选择全棉宽松衣物。
除了上述方法
湿疹患者也可以通过
养生食疗的方法来调理改善!
材料:鲜马齿苋30~60克。
做法:加水同煮,每日分数次饮用,并可配合外洗。
功效:治疗湿疹。
材料: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
做法:加水同煮至豆烂,加适量白糖,早晚分服。
功效:治疗湿疹,适用于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患者。
材料:薏米30克、冬瓜15克。
做法:加水同煮至粥状,即可食用。
功效:治疗湿疹,有助治疗脾虚湿困型湿疹。
材料:绿豆30克、百合15克。
做法:将绿豆和百合加适量水,炖至熟烂即可,可放入适量白糖调味。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清肝降火;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亚急性湿疹患者作为食疗服用。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赤小豆一起入锅加适量水炖煮,煮至赤小豆烂熟后加入适量的冰糖即成。每日2剂,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水,除湿。尤其适合有过敏性体质、瘙痒症状严重的湿疹患者食用。
?
温馨提示
湿疹病因复杂,不同表现的皮疹处理方式不同,所以,得了湿疹,一定要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