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相抑郁发作和单相抑郁发作是两种常见的疾病,它们的表现有所不同又相互关联。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单相抑郁发作,也就是大众通常所说的“抑郁症”,主要特点是:持续性的情绪低落,伴随着兴趣下降和愉悦感缺乏,还可能会出现疲乏、自我评价过低、对未来悲观、睡眠和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要识别这种抑郁类型,关键是在病程中没有出现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会在不同时间段经历抑郁发作和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双相抑郁发作的表现与抑郁症类似,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情绪高涨、精力旺盛、自我评价高、睡眠需求减少等,轻躁狂发作的症状较躁狂发作轻微。
区别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的关键在于:识别轻躁狂或者躁狂病史。如果患者在过去的病程中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经历,那么就属于双相抑郁。如果不能提供相应病史,但表现出以下特点,未来发展为双相抑郁的可能性较大:
1. 精力旺盛型人格;
2. 每次抑郁发作的持续时间短暂,少于3个月;
3. 抑郁症状不典型(例如食欲增加、睡眠过多、人际关系敏感);
4. 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例如幻觉、妄想);
5. 首次抑郁发作年龄小于25岁;
6. 产后出现的抑郁;
7. 抗抑郁药物效果逐渐消减;
8. 3种以上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没有效果;
9. 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家族史。
综上所述,要区分双相抑郁发作和单相抑郁发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如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次数,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治疗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
急性期治疗策略
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迅速控制症状。这一阶段一般需要6-8周,治疗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TMS)和电抽搐治疗(ECT)等方法,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控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药物治疗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具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调整,药物浓度的监测关系到疗效与用药安全性,应该定期复查。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巩固期治疗策略
巩固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巩固急性期治疗的成果,降低复燃风险。这一阶段通常在急性期治疗后2-6个月内进行。在巩固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以保持病情稳定。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服药,避免出现病情反复。巩固期的心理治疗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帮助患者认识和预防可能触发复发的因素。
维持期治疗策略
维持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长期维持病情稳定,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期治疗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对于病情较轻且病程较短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可能相对较短。而对于多次复发或有严重自杀风险的患者,维持治疗可能需要持续较长时间,有些患者经历多次停药复发后建议终身服药。具体的维持治疗时间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来判断。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维持期治疗,最重要的是药物治疗,其中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各项身体功能指标尤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计划怀孕前应与医生讨论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切不可自行停药。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期间,需要小心地选择其他药物。某些常见的药物,如感冒药、发热药、止痛药、抗组胺药等,可能会与精神类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导致药物副作用加重。因此,最好在服用其他药物之前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涉及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三个阶段。不同治疗方法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期早日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