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节日要饮食有度,慎防胆囊疾病发作

胡明彦医生 发布于2022-11-08 16:46 阅读量578

本文转载自深圳华侨医院



小心患上节日病哦~

中秋小长假到来,家人及亲朋好友相聚,推杯换盏、大快朵颐在所难免。


晚睡晚起又打乱了三餐规律,

常常是早饭不吃,中饭乱吃,

晚饭多吃。

这种做法容易使得胆囊不堪重负,

引发胆囊疾病。





而今年43岁的刘先生就是这样患上了节日病,把自己吃进了医院。


病程自述



今年春节过后,我就开始不明原因出现饭后断断续续的腹痛症状,然后逐渐缓解,我以为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也没太在意。



几个星期后,这些症状又来了,特别是进食油腻食品,腹部疼痛有阵发性加剧,而且严重的时候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候都感觉到胆汁都要吐出来了。


这样的腹痛会持续大约2天时间,导致我睡眠也越来越差,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刘先生回忆说,当时就检查出【胆囊结石】,因工作原因,就一直保守治疗。


直到今年8月27日,刘先生在家门口参加深圳华侨医院组织的“胆囊健康日”义诊活动时,才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当时,刘先生拿出之前的病历单向华南地区知名肝胆外科专家、深圳华侨医院院长胡明彦咨询胆石病的治疗,胡院长也细致地给他分析了病情,并提出了治疗方式:



“‘保胆取石’微创手术我们已经开展了很多,效果不错,而且属于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很小,术后恢复快,几乎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



刘先生这才下定决心到该院做微创保胆手术。



办理入院手续后,经过影像证实是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手术很快就提上了日程,第二天胡院长便为刘先生进行了腹腔镜下的微创保胆取石术手术,成功地取出了其胆囊中的结石,切除了息肉,保住了胆囊。



胡院长提醒:



对于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发作,主要环节在于控制饮食,特别是在假期期间,不规律饮食作息导致胆囊收缩异常,胆汁分泌过多,从而诱发急性胆囊炎、出现结石息肉等几率增大。


假日期间

我们如何谨防胆囊疾病突袭呢?

1



饮食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胆汁排空障碍,长时间存留于胆囊内,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发生率提高,因此早餐最好吃些含脂肪类的食品。

2



适当控制热量和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特别是晚上要减少肥肉、蛋黄、海鲜、动物内脏摄入,避免胆固醇的过量沉积。

3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长期饮酒不仅可直接损伤肝脏功能,还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过程,增加胆囊疾病的发生,还会刺激胆囊过度收缩而增加胆绞痛和胆囊炎的发生。

4



植物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防止形成胆结石。因此,要适当多吃绿叶蔬菜、萝卜、豆类、水果、粗粮以及香菇、木耳等食物。

5



此外,有些人群由于上餐吃太多,下餐就不想吃了,这样也不妥。规律的合理的饮食能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而过饥过饱都会妨碍其正常运行,导致胆汁郁积。

中秋佳节,

莫让疾病坏了兴致!


胡明彦

深圳华侨医院院长

硕士  主任医师


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多年。1989年在当地率先开展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各种手术治疗,1994年开展腹腔镜手术,实施各种腹腔镜手术数千例,改进和创新多种手术方式,曾多次在国内大型学术会上做学术报告、手术演示,也曾在多省指导、演示和推广各种腹腔镜手术。在胰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采用腹腔镜技术开展各种普外科手术,如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腹股沟疝修补、小儿疝囊高位结扎、脾切除、结肠癌根治、胃间质瘤切除、阑尾切除、肝肿瘤的局部切除、肝囊肿去顶融合术、胃肠穿孔的修补术。

现任深圳华侨医院院长,深圳市医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非公立医疗机构行业协会胆石病专委会主委,深圳市医师协会保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第七届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政策研究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协会胆石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医师协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医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在国家医学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专著四部,获得省市局科技成果奖三十余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