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失眠过吗?
可能很多人会说,谁没失眠过呀!害……“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香”。
有些长期被失眠、睡不好觉困扰的人都会无奈地说:
甚至发出了“与其被动失眠,不如主动熬夜”的豪言壮语!
什么是失眠症
失眠症,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指以频繁而持久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影响日间社会功能。
日间社会功能损害,常表现为疲劳或全身不适感,日间思睡,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社交、家务、职业或学习能力损害。
长期严重失眠常给患者的躯体、心理、生活和工作等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
失眠的原因
1、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和工作中各种不愉快事件;
2、环境因素,如环境嘈杂、不适光照、过冷过热、空气污浊、居住拥挤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等;
3、生理因素,如饥饿、过饱、疲劳、兴奋等;
4、精神疾病因素,如焦虑与抑郁障碍;
5、药物与食物因素,如咖啡因、茶碱、甲状腺素、皮质激素、抗震颤麻痹药、中枢兴奋剂等的使用时间不当或过量,药物依赖戒断时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等;
6、睡眠节律变化因素,如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
7、躯体疾病因素;
8、生活行为因素,如日间休息过多、睡前运动过多、抽烟等;
9、个体特征因素,如过于紧张、焦虑、强迫等人格特征。
失眠症的表现
1、入睡困难。
在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环境条件下,不能较快理想入睡。儿童和青少年入睡时间大于20分钟,有临床意义;中老年人入睡时间大于30分钟有临床意义。
2、睡眠维持困难。
包括睡眠不实(觉醒过多过久)、睡眠表浅(缺少深睡)、夜间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睡眠不足等。
早醒,通常会比预定的起床时间至少提早30分钟并引起总的睡眠时间减少。
以上两种情况,以入睡困难最多见,可单独存在,但通常两种并存。
3、觉醒期症状。
失眠常引起非特异性觉醒期症状,即次日日间社会功能损害。
对失眠的恐惧和对失眠所致后果的过分担心,也常常引起焦虑不安,使失眠者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失眠—担心—焦虑—失眠,久治不愈。
如何改善失眠
1、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适宜环境温度、光线、舒适的枕头、床单、被罩等;
2、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不躺在床上刷手机、不开灯睡觉、不喝酒助眠、不白天补觉等;
3、床上不进行非睡眠相关活动;
4、晚间睡眠中途醒来不看钟表;
5、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饮用兴奋性物质,如茶、咖啡等;
6、无论夜间睡了多久,每天定时起床;
7、可坚持做一些放松训练,如瑜伽、腹式呼吸、正念放松等。
1分钟快速测试自己有没有失眠
(助君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