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胃贴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

王利明医生 发布于2023-03-07 12:40 阅读量2520

本文由王利明原创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 )是一种定植在人胃粘膜的致病菌,它可以引起多种消化道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显示,幽门螺杆菌属于 I 类致癌物,可诱发胃癌和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肿瘤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hp菌感染几乎不能自愈,必须通过临床药物治疗才能彻底控制。

         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治疗感染前,我们如何发现它呢?由于大多数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少数患者出现急性胃炎症状(上腹疼痛、恶心、食欲减退等)仅通过症状难以鉴别是否为hp感染。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诊断。

检测:hp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检测和非侵入性检测两种。


侵入性(经内镜)检测:通过胃镜直接获取胃粘膜组织样本进行检查。

1. 细菌培养

诊断细菌感染和进行细菌鉴定的金标准,但对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2. 快速脲酶试验

诊断hp菌简单、快速,敏感度较高,是临床侵入性检测的首选试验方法。


3. 组织学检查

灵敏度特异度高,但操作繁琐,技术要求较高。


非侵入性(不经内镜)检测:不需要获得胃粘膜组织,对人体无创。

1. 粪便抗原检测

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也可用于检测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


尿酸呼吸试验

       即为碳13和碳14呼气检查方式,简单高效,吹口气就能完成。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通过检测胃中hp菌分解尿素的能力,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和确定感染程度。


       侵入性检测和非侵入性检测各有优点,侵入性检测中可以通过胃镜直接观察胃粘膜有无息肉、溃疡、炎症等病变,取出的组织还可以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菌群的耐药性,而非侵入性检测的无创化能减轻患者的精神刺激。


治疗方案

        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按照用药方法与用量的不同,主要包括推荐铋剂 +PPI+2 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 。


抗菌方案组成分 4 种:

(1)阿莫西林 + 克拉霉素

(2)阿莫西林 + 左氧氟沙星

(3)阿莫西林 + 呋喃唑酮

(4)四环素 + 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推荐疗程为 10d天或 14天,大部分患者可以根除。由于各个地区hp菌群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优解,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补救治疗

如第一次方案未能根除hp菌,可使用剩余方案继续治疗,如若菌群对药物有耐药性,可先进行药敏试验培养,使用敏感度高的抗生素,增加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上腹疼痛、恶心、食欲减退,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在医院中检测明确是否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已明确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切勿自行用药,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违规、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版权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