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以及相关研究文献,全面盘点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药物。
前列腺肿瘤细胞的生长依赖于雄激素,而人体内雄激素大部分来源于睾丸,少部分来源于肾上腺,同时前列腺癌细胞自身也会分泌少量雄激素。如果失去男性体内雄激素的支持,那么前列腺癌细胞将迅速凋亡失活坏死,降低患者体内肿瘤负荷。
因此去除或抑制雄激素活性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称为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 ADT),即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ADT 治疗的目的是使雄激素不与前列腺癌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避免雄激素受体被激活,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达到治疗前列腺癌的目的。这些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雌激素:雌激素通过抑制脑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生成素( LH ),减少睾丸间质细胞合成雄激素。但由于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尤其是血栓风险较大,这类药物通常不被视为一线药物。
代表药物: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
2.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 激动剂):LHRH 由下丘脑产生,通过垂体调节黄体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的分泌。LHRH 激动剂是一种 LHRH 的合成类似物。当 LHRH 激动剂进入人体后将会与垂体的 LHRH 受体结合,促使 LH 过度合成,导致短期人体内的睾酮激增,并引起初始急性反应。但在 LHRH 激动剂治疗大约 1 周后,将引起 LHRH 受体的下调,从而继发性抑制垂体 LH 的分泌和睾酮的产生。在使用 LHRH 激动剂 2 至 4 周后,人体内的睾酮将会达到去势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伴有严重尿道梗阻以及疼痛性脊椎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LHRH 激动剂的初始急性反应会暂时加重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或转移性骨痛。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治疗前应先进行抗雄药物治疗,避免下尿路症状或转移性骨痛的加重。
代表药物:戈舍瑞林(goserelin)、亮丙瑞林(leuprolide)、曲普瑞林(triptorelin)等
3.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LHRH 拮抗剂):LHRH 拮抗剂能够立即降低 LH 、 FSH 睾酮等激素水平,而没有 LHRH 激动剂在使用早期使睾酮激增的现象。
代表药物:阿巴瑞克(aharelix)、地盖瑞克(degarelix)、瑞卢戈利(Relugolix)等
4. 甾体类抗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羟孕酮的合成衍生物,其通过阻断雄激素受体和抑制雄激素合成而产生作用。
代表药物:醋酸环丙孕酮(cyproterone acetate)、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等
5. 非甾体类抗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 AR 受体抑制剂通过药物与雄激素竞争雄激素受体,抑制雄激素与靶器官的结合,阻止细胞对雄激素的摄取,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
代表药物:
第一代:比卡鲁胺(bicalutamide)、氟他胺(Flutamide)、尼鲁米特(nilutamide)
第二代:恩扎卢胺(enzalutamide)、阿帕他胺(apalutamide)、达罗他胺(Darolutamide)
6. 雄激素合成抑制剂: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需要雄性激素的供给,雄激素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雄激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限速酶的活性,在阻断睾丸合成雄激素的同时,对肾上腺及前列腺癌细胞合成的雄激素也有同样的抑制效果。但这类药物在起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药物性醛固酮增多症,从而造成体内钠水潴留、排钾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系统受到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需配合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
代表药物:醋酸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