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腔是肺和胸壁之间存在的一个潜在间隔。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胸腔中会存在着一层薄薄的液体,正常的胸膜腔里面大约有5-15毫升的液体,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它可以起到一个对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的润滑作用。这些少量的液体能让人呼吸得更顺畅。
这些液体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每一次呼吸都会使这些液体出现滤出和吸收的现象,这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液体滤出得太快,而吸收得又太慢,就会产生胸腔积液。
根据发生机制的不同,胸腔积液可以分为渗出液性胸腔积液和漏出液性胸腔积液这两类。
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主要包括全身性的因素和局部的因素。
全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以及低蛋白血症,还有一些营养不良会导致胸腔积液,有时候还会出现甲状腺功能衰退;
如果是局部的因素导致胸腔积液,常常是由于急性胸膜的感染、急性的细菌感染、结核的感染以及肿瘤等等因素,这些都可以是胸腔积液的诱发原因。这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去诊断和治疗。
那么,发现胸腔积液后,如何做好病因诊断工作呢?
1. 诊断胸腔积液的病因,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史、胸水生化、影像学及其可利用的检查,不可局限于某项检查、某个临床特征或某个方法。
2. 胸腔积液病因有可能与肺部疾病不一致——比如肺结核治疗期间出现胸腔积液有可能是类赫氏反应;肺癌出现胸腔积液不一定是恶性胸腔积液,可能是肿瘤旁胸腔积液或肿瘤压迫导致的。
3. 难以诊断的患者确诊有赖于穿刺活检、内科胸腔镜、外科胸腔镜,开胸活检是最后的措施,要慎重选择。
4. 经过全面而严格的诊断程序,包括胸腔穿刺、胸膜活检、内科胸腔镜检查,90% 以上患者都能确定病因,但仍有少数患者即便经过以上严格检查后仍查不到病因,这些病人在以后的随访中大多能得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