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暴躁易怒、自残、攻击他人?

王波医生 发布于2024-10-14 10:04 阅读量186

本文由王波原创

孤独症除了社会交往障碍

沟通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3大类核心症状外

患儿还常常伴有多动、注意障碍

情绪不稳、自伤、冲动攻击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仅仅是患儿存在的非特异表现

也可能是其他的一些

不能单独用孤独症解释的症状或疾病

即我们称之为孤独症的共患病

(与孤独症共存的疾病)

它们与孤独障碍核心症状一起对患儿预后

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

孤独症共患症状

孤独症共患 · 情绪和情感障碍

孤独症所共患的情绪和情感障碍包括社交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抑郁症和双向(抑郁和狂躁)障碍等。其中,社交障碍最为常见,因为对于孤独症人士而言,导致压力最大的事情就是人际互动。抑郁症和双向(抑郁和狂躁)障碍在年龄较小如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也许不多见。但到了青少年时期或以后就很容易出现,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情绪起伏以及嗜睡和没胃口等躯体化症状,有些患者会表现出攻击行为、酒精或药物的滥用等,个别甚至有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

2018年,加拿大皇后大学的三名研究人员,在对ASD和抑郁症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孤独症人士发生抑郁的概率是普通人的4倍。共患情绪障碍是孤独症青少年及成人的突出问题,注意预防和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显得非常重要。

孤独症共患 · 多动症

多动症是孤独症常见的共患病。孤独症儿童常常给我们的印象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孤独症被误诊为多动症并不少见。事实上,孤独症谱系(ASD)与多动症(ADHD)是不同的疾病,但却常常并存。对于共患多动症的孤独症患儿来说,他们会更难安坐,更加不受控制,也难以维持注意力来学习和接受培训。一些儿童会因为学校过度的纪律和课程要求导致学习困难,教育训练和认知学习的效果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

不及时发现共患病的危害

该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继续查看

延误对孩子的诊断

共患病可以掩盖或者遮蔽孤独症本身的核心症状,使得诊断延误。譬如,一些孤独症患儿尤其是高功能孤独症或者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可能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攻击行为、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或者怪异行为作为主诉就诊。

影响干预效果

共患病本身的处理能影响孤独症教育和训练效果。譬如,对孤独症患儿不稳定或暴躁的情绪不加以处理就难以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相反,对伴随的多动和注意力问题进行良好的控制后,患者在校的表现及学业成绩可以得到提升。

影响预后判断

共患病是否得到及时的识别和有效治疗是影响孤独症患者预后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他们的一些并存的问题尤其是精神症状或情绪问题未得到早期发现和干预,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将来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交友、学业、就业、家庭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面对以上危害我们可以怎么做

1.识别这些疾病是孤独症的共患病,这样就可以避免漏诊或者误诊而导致患儿错失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

2.对共患病进行评估。共患病的评估能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患儿的需要,从而制定更加全面或完整的干预计划。

3.无论是家长还是医护工作者应对孤独症的共患病予以足够的重视,力求做到早识别、早预防和早干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