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身高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孩子的身高与遗传、营养因素等有关。但是除了这些原因,想让孩子长高一点也是完全可以的。不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朋友是如何长高的?可以帮助他们增高吗?
人之所以能长高,取决于骨骼的生长。长骨按其部位分为骨干和骨骺,在骨干和骨骺之间的软骨是骺软骨,骺软骨不断增生、逐步骨化。在骺软骨未完全骨化前,骨就可以不断增长,人就随之长高。青春期结束以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和骨骺连成一体,骨骼完全钙化,骨就不再增长,人的长高也就停止。
人的身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 (-2sd),医学上称之为矮小。
检查自己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龄的孩子比较, 如果比同龄的孩子平均矮 5 公分以上或者长期坐在班级前两排、发现裤子穿了两三年也不见短等情况,就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做相关检查了。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约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一般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 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约每年增长6-8厘米 ,持续大概2-3年。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
根据最新的体格发育观念, 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三个不同的时期,对孩子成年后的身高影响不同。两岁以前,尤其是 1 岁左右的婴儿期,营养的供给对身高影响显著;两岁以后,尤其 3 岁之后进入儿童期,此时生长激素在身高方面的作用就凸现出来;到了青春期,性激素对身高相当重要,因为青春期的身高突增是源于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共同作用。
在每个阶段,家长都应该注重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并给予正确、科学的养育。
婴儿期——饮食技能、习惯的培养
婴儿期的生长通常不受遗传影响,营养是影响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婴儿在 8-10个月后逐渐向幼儿期过渡,此时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成年身高;过渡延迟将使其成年身高减损,所以,婴儿期的营养非常重要。
儿童期——每年约长高 5-7 厘米
在儿童期,3岁以后孩子每年能长高5-7厘米,到底是5 厘米还是7厘米则取决于遗传、环境、营养等综合因素。所以,在这个"平稳"增长期,家长要关注孩子每年的身高并加以测量。
青春期——发育之后身高突增
青春期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共同作用,女孩平均可长20至25厘米,男孩则可长25至28厘米。家长应注意,如果女孩初潮和男孩变声之后,身高不理想,此时再进行干预已经没有太大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