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在不引起重视将会影响一生,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王波医生 发布于2023-02-20 09:09 阅读量75

本文由王波原创

孩子的生长发育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心,看着同龄的孩子都能叽叽喳喳跟大人简单交流了,自己的宝宝还只是哼哼哈哈,连平常的叫喊称呼都成问题,家长不免担心又着急。



这个时候,家里有些长辈可能会拿出“贵人语迟”、“晚说话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等一套说辞来自我安慰。


那么孩子说话晚需要担心重视吗?孩子多久开口说话才算正常?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宝宝说话呢?


为什么孩子说话晚要引起重视?


对于宝宝来说,语言功能的发育是一项基本的生理功能。虽然每个宝宝语言中枢发育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早有晚,但大多数孩子会在一岁到一岁半说话,95%的人会在一岁半以前说话。


如果一岁半以后才会说话,一般就会认为其说话有点晚。如果到了两三岁还不会开口说话,医学上就称为语言发育迟缓。



孩子说话晚,是要重视的,因为语言发展是有关键期的。但是你不能保证这个孩子说话晚,是不是有病,还是说因为遗传的关系。


所以你不能这么轻易的就说没关系,因为这样会耽误他语言的发育。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语言不发育,就会影响智力发育。

导致宝宝说话晚的原因是啥?


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生理疾病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因此要找到宝宝不说话的具体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生理疾病原因


听力障碍:中国有句俗话叫“十聋九哑”,若宝宝耳朵失灵,不能接受外界发出来的“信号”,他肯定是不会讲话的,至少讲话口齿不清。


大脑发育异常: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有语言和智力障碍。



症状。目前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正是语言障碍,他们通常语言发育落后,在两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


所以如果出现宝宝说话过晚,最好及时到医院儿科或者神经内科就诊,通过医生的检查,同时结合头部ct或者磁共振,确定具体的原因。


需要通过语言功能的锻炼,以及语言康复锻炼进行调理,可以有一定的治疗的作用。

如何引导宝宝说话?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宝宝学会说话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宝宝学说话,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


家长需要在家庭当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应该跟宝宝多交流,多说话,鼓励宝宝自己学着说。



其次,每天睡前养成习惯,给宝宝读故事书,然后短句子让宝宝复述。最后可以让宝宝多听听音乐,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促进脑发育。


注意和宝宝说话的方式方法


家长与宝宝交流时语言要简洁,语速要慢,声音要轻柔,音调要抑扬顿挫,重点突出,不要复杂,每一个字都要说清楚。


此外表情、动作夸张有趣,与孩子互动,尽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同时家长要多做示范,可以用实物、图片、动作、表情、文字来引导孩子说话。


抓准每一个机会


随时随地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把握说话的机会,多谈眼前的事情,尽量多与宝宝谈眼前的事物和日常的活动,鼓励宝宝们说出来,不要勉强他;及时回应宝宝的说话和发声,及时回应和赞赏宝宝的发声与说话可以促使宝宝说的更多。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