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孩子患有孤独症,通常会在30个月以内出现症状(个别孩子会在3岁后发病)。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尚未找到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尽管如此,如果能早发现早干预,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训练,那么孩子今后过上正常生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各年龄段认知教学阶梯
1-2岁
☑听懂简单的指令
☑常见物品配对
☑图片与物品对应
☑简单分类(名称)
☑理解物品所在位置
☑识别家庭中的成员
☑识别身体部位
☑指出大小多少
☑ 听声音识别物品
2-3岁
☑图片的配对
☑分类(食物、饮料)
☑识别常见物品的功能
☑形状的配对
☑动物分类
3-4岁
☑性别认识
☑识别轻重
☑拼2块完整的图
☑长短高低
☑拼6块拼图
☑识别形状
☑物品功能配对(联系笔和纸等)
☑图片的分类(从常见物品开始)
☑按功能分类(吃饭用的、学习用的等)
☑识别常见颜色(黑白红黄蓝绿)
☑寻找不在视线范围内的物品
4-5岁
☑识别"不是......"
☑按时间顺序
☑组合身体部位(类似拼图)
☑少了什么(3个物品)
☑识别8种颜色
☑识别3枚钱币
5-6岁
☑问句的理解
☑识别方位(上下、里外、中间、前后)
☑说出9种颜色的名称
☑根据物品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做简单计划并执行
☑分辨图画的异同
☑知道日历的用途
☑排列事物的次序
☑知道硬币的币值
☑类推相似意义
☑解释图画(相同处和不同处)
数学能力阶梯
一、口语能力
☑唱数
☑从任意数开始到任意数结束
☑说出数字的相临数。
☑点数:训练手、口、眼的协调一致
☑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文字
☑认识数字
☑数字的排序---任意数的排序
☑找出数字的相临数
☑一一对应(相当与口语中的点数)
☑数与实物的对应
☑实物与数的对应
三、目测并说出总数
四、数的比较
五、数的增加
六、数的减少
七、数的组合
八、数的分解
九、简单的加减法
认知游戏
听指令做动作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玩法:家长面对孩子,发出简单的指令,如叫孩子拍拍手,摇摇头,或伸出舌头笑一笑等,边说边示范。要是孩子的年龄阶段能听懂家长所说的内容,可以只解释,不作示范。
学会:理解语言
小贴士:家长可逐渐为内容增加难度,如请孩子替爸爸取报纸、外出时取自己的外套等。
分水果
适合年龄:1岁以上
用具: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等)、一个篮子、玩偶
玩法:将盛着各种水果的篮子放到孩子的面前,再拿出一些玩偶,由妈妈抱着;然后对孩子说:“大熊要吃XX,请你帮它拿一个XX。”随意说出篮子内的水果并变换指令。
学会:认识水果
小贴士:当孩子熟悉游戏玩法后,可增加水果的种类以增加游戏难度。
推小球
适合年龄:1岁以上
用具:一只小球
玩法:和孩子面对面坐,玩推球的游戏
学会:平衡和手眼协调
小贴士:根据孩子的能力,把推球的距离缩短或加长,促进孩子肌肉力量的发展。
日历的秘密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客厅挂着的日历
玩法:准备一个大日历,与孩子一同看日历,了解日期和各种节假日等。
学会:时间概念
小贴士:日历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按孩子的兴趣和理解力,选择孩子应学的范围,切勿过分灌输。
车子跑得快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
玩法:与孩子一同玩玩具车时,与TA讨论:怎样可以推得最远?鼓励孩子就这个难题作假设,然后按自己已有经验作逻辑推理。如:想要车子推得最远,第一应该……然后应该……,看假设是否成立,再和孩子讨论和总结。
学会:逻辑推理
小贴士:提出让孩子发现和要解决的问题时要量力而行,既能挑战孩子的思考,又不会因太困难不成功而产生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