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的孩子真的好吗?小儿肥胖过度不仅影响身体更会影响心理!

王东记医生 发布于2023-02-12 09:28 阅读量92

本文由王东记原创

疾病名称:小儿肥胖

疾病简介:

儿童肥胖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在医院的门诊治疗中,因肥胖而并发小儿高血压等情况者并不少见,通常还给患儿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问题。

疾病症状:

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5~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期,患儿食欲好,喜食油腻、甜食,懒于活动,体态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分布均匀是与病理性肥胖的不同点,面颊、肩部、乳房、腹壁脂肪积聚明显。

疾病原因:

一、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典型的就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

二、营养过度: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三、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四、其他:如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食。

疾病危害:

1、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大部分肥胖儿童的生长发育比同龄的孩子快,体重重,个子高,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也较同龄孩子偏高。在性发育之前,肥胖儿的身高高出同龄正常儿童;随发育期提前,大部分肥胖儿的身高则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因而成为矮胖型身体。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重度肥胖的孩子因为皮下脂肪太厚,限制自身胸廓和隔膜发育与运动,使肺通气不畅,稍一活动就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换气不足,严重地影响心肺功能。

3、对心血管的影响。肥胖可使全身脂肪分布过多,肥胖孩子的血中会出现高胆固醇水平,从而导致全身各种代谢障碍,肥胖发生的年龄越小,肥胖病史越长,这种代谢障碍就越严重,为成年后埋下了健康隐患。

4、对心理行为的影响。肥胖的孩子由于体形的原因,加上动作不灵活,往往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自卑感明显,和周围的同伴相处不好,害怕社交,缺乏知心朋友,经常产生焦虑情绪,这在幼儿园后期和上学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疾病检查:

肥胖症的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测量腰围,采用体质分析仪、彩超、CT、磁共振,检查身体脂肪的含量,内分泌激素的动态测试。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暴饮暴食。合理搭配膳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适当运动,锻炼身体。

疾病诊断:

1、一般表现。常有家族肥胖史;智力佳,皮下脂肪丰满,分布比较均匀,身体脂肪积聚以乳部、腹部、臀部及肩部为显著,腹部皮肤出现白纹、粉红色或紫纹。四肢肥胖,尤其是上臂和臀部明显。无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常有疲劳感,活动时气短或腿痛,行动笨拙,膝外翻或扁平足。

2、食欲极佳。在食欲方面,小儿食欲极佳,食欲旺盛、食量大大超过一般小儿,且喜食淀粉类、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喜欢吃蔬菜等清淡食物。

3、有氧能力损伤。肥胖儿活动时心跳、气短、易累的外部表现和不爱参加体力活动的行为习惯。

4、体重、体脂超过参照人群值的界值点

肥胖症患儿体格生长发育迅速,但骨骼正常或超过同年龄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或体重超过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或体重指数大于23者。

疾病护理:

1. 准妈妈就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多咨询专业营养师,尽量避免宝宝出生时就是巨大儿。

2. 宝宝0-6个月尽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明显比人工喂养的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要低。

3. 母乳喂养也会肥胖,乳母比较胖,且进食大量的含油脂的食物,乳汁中脂肪含量就会高,容易导致宝宝肥胖。因此乳母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不摄入过度的含油脂过多的食物等,注意控制饮食总能量。同时注意喂养方式,尽量直接让孩子吸吮乳汁,做到需要多少,吃不多,容易控制量。不得已时才将乳汁挤出来放入奶瓶。

4.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则需要控制总奶量及喂养速度,宝宝需多少则喂多少,而不是拼命的灌孩子。有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点长胖点,使用孔径较大的奶嘴或私自将奶嘴孔改大,这种做法都需要警惕。

5. 为6-12月的宝宝合理安排奶量及辅食的关系,避免过多的辅食或奶量导致总能量超标

6. 对于1岁以后的宝宝,同样需要有合理的个体化饮食方案,避免饮食合理,饮食能量既不能低,也不能过多。

7. 定期给宝宝体检,发现有超重或肥胖趋势要及时调整。对于已经是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则需要在专业营养(医)师指导下,合理减肥。

疾病预防:

1、父母意见要统一。首先,要争取所有家庭成员的支持,尤其是要搞定爷爷和奶奶。不然他们一心软,父母一边督促孩子减肥,爷爷奶奶在背后给孩子补充营养多多,甚至直接对父母的做法直接予以否定,那么,减肥之路必定阻力重重。

2、多喝果汁和水,少喝甜饮料。肥胖的孩子大多酷爱喝碳酸饮料,这些饮料含糖多、含热量高,喝多了,宝宝不发胖才怪。因此,控制宝宝喝碳酸饮料是帮助宝宝减肥的重要途径。平时,妈妈应尽量用不含糖的果汁和清水来代替。在吃饭前,妈妈让孩子喝点果汁,一杯果汁进肚,小小的胃容量也就不多了。

3、均衡饮食。肥胖的孩子大多都喜好吃肉,而不喜欢吃蔬菜,这使得肥胖宝宝的某些营养缺乏很严重。因此,父母应逐渐培养孩子什么都吃的好习惯。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少是天生的,多半取决于后天父母的榜样。如果你告诉孩子某样食物既营养又美味,而自己每回都躲得远远的,反而会让孩子对它更加反感,从而引起宝宝的偏食。因此,父母在设法让孩子多吃蔬菜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4、多运动。吃饭的时候,电视里放的大多是卡通片,因此,为了让孩子安静、顺利地吃饭,父母就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喂饭,但是这样做并不好,这样很容易导致喂饭过多。另外,父母可以发现生活中,爱看电视,少运动的孩子大多比较胖。

注意事项:

1、满足宝宝的口欲。母乳喂养是让宝宝身材姣好的好方法。喂养母乳的宝宝口欲期较易获得满足,青春期较不容易胖。如果喂宝宝配方奶,要按照说明上标注的量哺喂宝宝,不可随意加量。以免食入的奶量过多,导致体重过重。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随着宝宝一天天成长,1岁多的宝宝可以固定一日三餐的时间,并在上午、下午、晚上适当加些水果、酸奶,并保证宝宝每天能够摄入400~500毫升左右的配方奶,宝宝的营养即可得到满足。但应注意:宝宝进餐的速度不可太快,应细嚼慢咽,但一顿饭的时间也不可太长,能控制在30分钟,如果超过时间,宝宝仍慢吞吞,不肯进食,就可收走食物,并不给予任何零食、点心,小小惩罚一下,宝宝下次就会加快速度。

3、合理控制饮食。胖宝宝重点限制的食物为糖果、奶油蛋糕、肥肉、巧克力、甜饮料、冷饮和米、面等。为了保证宝宝的生长发育,蛋白质类的食物供给量不能少,可吃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在控制饮食时,为了不使宝宝发生饥饿的痛苦,可选择热量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黄瓜、冬瓜、番茄等各种新鲜的蔬菜和苹果、梨等水果。同时适度减少晚餐的进食量,如宝宝睡前有饥饿感时,可让其喝一杯奶。这样既不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又有助于宝宝的睡眠。

4、淡少油烹调方法。妈妈烹饪手法及家长的口味,都会影响宝宝未来的健康。建议妈妈,烹煮食物时应尽量清淡。烹调时,宜减少烧烤、腌、熏、油炸等方式,采用清蒸、煮、炖、炒的方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