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发展决定学习能力的好坏?大多数家长都忽视了!

陈青医生 发布于2023-02-23 09:11 阅读量115

本文由陈青原创

看待孩子能力的发展,应该用“整体性”的观点,把孩子的成长看成是全面的发展和成熟。而不是简单、割裂地划分(为各种独立的能力或绝对独立的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学习能力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发展的。


学习能力最初的发展是从感觉运动阶段开始,向知觉和知觉运动统和阶段演进,再进入语言文字符号运用阶段,最后达到逻辑思维和推理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6岁前孩子的主要活动形式为全身性运动,也称大肌肉运动。他们通过坐、爬、走、跑、跳、抛掷等活动与外界事物互相作用,从而能够在头脑中对客观世界形成比较稳定的表象。

自然游戏和身体动作的学习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极其重要。这是因为:

1. 运动经验属于个人,而且主要依赖个人的技巧和联系,因此早期的运动经验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当孩子要进行某项活动时,我们应当给予鼓励。

当良好的气氛建立起来后,孩子的自信也会大增。身体动作的成功,同时也在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机会,并会改善他们的学习表现。

对于成功的经验,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并在孩子一生中持续发展。

2. 孩子在身体动作的过程中,凭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来不断地认识事物、感受事物,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简单的判断,为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通过感觉运动,孩子可以自己逐渐理顺混乱无序的世界,让他们可以分辨出大小、左右、前后、上下、运动、静止、声音、颜色。

使孩子们学会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世界进行基本的排列和计划,成为动作的发起者和执行者。感觉运动可以帮助孩子用主观意念控制自己的活动,进而达到一定目的,使孩子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得到发展。

知觉和知觉运动统合阶段

在感觉运动发展的基础上,孩子开始形成丰富的知觉表象世界。

孩子在运动中通过感觉探索外部世界,获得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认识,使得孩子早期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基本概念,从而促使他们在六七岁时可以开始更规范的学习。

来自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表明:孩子这些学习同与运动相关的小脑激活有关,所以绘画、玩沙、玩水、捏橡皮泥、玩娃娃家等活动会促进孩子更高级认知能力的关键脑区的发育。

随着感觉运动能力的提高,初上小学的孩子可以利用听知觉或视知觉进行学习,虽然这个时期感觉运动仍然必不可少,但是很多活动已经开始由知觉代替。

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利用视知觉来辨别相同或者不同的事物,学习区分经验中的对象和背景,学会连点成线、由线成面,并通过记忆来不断呈现或操作图形或文字。

另外,在听知觉发展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孩子开始能将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关联,并能通过不同的发音理解表情和含义。这样,孩子的基本思维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在此阶段,孩子虽然还离不开动作的指引,但是这时的动作却是由知觉来管理的。此时的孩子能在知觉的支配下,将大脑中的经验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或者画出来,或者将大人的话重述一遍。这些说明孩子的心理活动已经相对占优势,这对他们开始学习课业有极大的帮助。

语言文字符号运用阶段

语言是人们用来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语言是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包括语音(发音)和图形(文字)。语言也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方式,与人类大脑及神经系统的结构有关。

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儿童之所以能够获得语言,是因为人类的大脑皮层具有获取语言能力的神经中枢。尽管一个儿童生下来就有获取语言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天赋就能自然而然地发展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逻辑思维和推理阶段

思维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理性认识的高级发展阶段。

孩子的思维过程,由直观到抽象再到实践。抽象思维以具体感知为基础,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感知更加充实和丰富。

因此阅读、写作、计算等学习活动适合年龄稍大的儿童,并不适合两三岁的幼儿。现在的早教和幼儿教育中有种倾向,过早地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

从简单学习到形成日益复杂的思维,孩子的学习形式没有搁浅,反而随着脑的成熟让孩子在更广泛的环境中进行更多的探索,学习类型更多样,知识层次更深入。 


通过各个阶段的提升,孩子可以逐渐自然形成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当孩子具备了这种能力以后,就能解决更为复杂的学习问题。

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前面三个阶段成熟发展的基础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