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宝宝说话是门大学问,但家长经常犯这些误区!

陈青医生 发布于2023-02-14 14:47 阅读量89

本文由陈青原创

教宝宝说话的误区


01
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的要求,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解决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家长再把水给宝宝喝。

02
过多使用叠词,父母过分迁就

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害处:有些家长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解决办法: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03
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害处: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解决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引导宝宝说话需要注意的事项

1、耐心,同样的词或句子每天多次重复,有时甚至重复上千次。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是通过成人在固定环境下用固定手势与固定发音的反复刺激而达到理解的。

2、信息量大,见什么说什么。虽然您的孩子现在也许不开口说话,但您要反复灌输并且范围广,有些孩子虽然不说但心里明白,他们口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声响是正在为说话做准备。

3、使用正确词汇。不要怕孩子不理解而改用孩子语言,对孩子来说,吃饭饭与吃饭的难度是完全相同的。孩子说双音字是因为他们最初接触的语言是以此开头,如爸爸,妈妈,不要让他们造成误解,所有的物品都是双音发出。

4、辅助以口部运动,多做舌头的振颤,及发不同的音节让孩子模仿。比方快速连续发“DALIDADALI……”、“BALABALA……”以此锻炼孩子舌头的灵活性,为以后开口做准备。

5、对于两岁以上无法发音的孩子,建议增加吹泡泡的游戏,以增加肺活量和唇部用力。


6、鼓励。对孩子的每一个新音节给予掌声与拥抱,让他知道表达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样他会勇于尝试。

其实每天从睁眼起,就不停地跟孩子保持交流说话,是教孩子说话的最好方法。虽然一至两年后您恨不能把他嘴巴缝起来,想想当年您的着急,以后孩子话多的时候,就开心一笑吧~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