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动发作。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还有混合型抽动。表现比如:眨眼睛、皱眉毛、咧嘴巴,吸鼻子、耸肩、甩头、点头、鼓肚子、甩手、踢腿;喉中不自主发出“哈”、“嗯”等异常声音,似清嗓音或干咳声,有的无缘无故骂脏话,狗叫,鸟叫;孩子的抽动症状,通常是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部、颈部、肩部的肌肉,再严重一些就是身体上身下身都一起开始动,甚至混合发声性抽动。大概在10到12岁左右的时候,会比较严重。
根据个体一人一方,按效果和节气进行调方并坚持按时吃药和忌口是最根本的配合治疗。有的家长觉得短期没效果或者不理解宣发,担心药物副作用,孩子症状刚好转→停药→复发→又开始吃药,而往往药量更大了。如此反复,人为的干预了治疗。
家长批评、打骂,试图让孩子改掉“坏习惯”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越想控制,抽动症越严重,不利于康复。建议家长当孩子抽动时,不要多度的关注,不要反复提醒孩子。被人提醒、惊吓、紧张...这些都是会让抽动症加重的因素。
1.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2.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
3.在患儿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状;
4.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5.不可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如军训、长跑、竞技性体育活动及重体力活动;
6.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7.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
8.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佳肴为宜,适当补充营养;
9.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
10.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对于重症者应避免看电视。避免使用电脑,如确有学习需要,每次使用电脑不宜超过半小时,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
11.在治疗期间应按时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提高康复进度。
注明:文章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