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特色 |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让患者重回正常生活!

赖华明医生 发布于2021-12-27 09:15 阅读量256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IwNjYzNg==&mid=2247485485&idx=1&sn=912634e068b242dcf261762e6b

年过节,最开心的就是亲朋好友聚会,热闹非凡。正值大年初一,深圳的刘叔一家团聚,本该是欢乐喜庆的一天,谁知意外突然降临。下午3时左右,正在打牌的刘叔突然感到右侧肢体无力,随即口角发生歪斜、嘴巴吐词不清、右上肢上举困难、右下肢行走歪斜,随后被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至医院后,CT显示脑出血,立即转往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术后刘叔恢复清醒状态,但是遗留吞咽、言语及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入深圳仁安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专业系统的康复治疗。


刚转入深圳仁安医院康复医学科时,刘叔精神状态差,需鼻饲进食,完全卧床,无自主翻身能力。


康复治疗师团队对刘叔进行规范的功能评估后,发现他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


具体问题为:1.肩关节半脱位;2.右侧上肢肌张力低下;3.上下肢肌力较低。


随后便制定了第一阶段(短期)的康复目标:达到坐位平衡1级,加强转移能力。


康复治疗方案为:

1.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辅助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2.加强坐位平衡功能训练;3.提高下肢核心肌力,减少手部的水肿程度。


一个月后,再次进行功能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有较明显改善,可以自主翻身。


但仍存在问题:

1.上肢肌张力较低,肩关节半脱位;2.站立平衡功能较差;3.下肢耐力差。


随后,康复治疗师团队,制定了第二阶段(短期)的康复目标:站立平衡2级,站立位站立大于时间10S;进行平衡杆内步行。


康复治疗方案为:

1.使用肌贴维持稳定肩关节,对手部进行消肿;2.桥式运动提高核心肌群力量;3.单侧负重训练提高患侧肢体耐力;4.重心转移训练。



通过两个月的功能训练,刘叔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均较入院时有改善,可以下床活动,在他人扶助下可以短距离行走。


现存的问题为:

1.站立时重心偏向健侧;2.下肢肌张力较高;3.下肢核心肌肉力量偏差,步行距离较短(10m);4.康复短期目标:提高患者步行距离50m,降低下肢肌张力。


针对这些情况,制定第三阶段的治疗,治疗方案为:

1.绳带辅助步行训练;2.下肢核心肌群力量训练;3.重心矫正。


经过康复治疗师们半年来的精心治疗和正面精神引导,刘叔渐渐的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自己也由开始的被动治疗,转变为积极努力的配合治疗。


短短半年时间,刘叔从卧床不能自主翻身,到可以戴着矫具,自己扶杖行走。



现在的刘叔逢人就说:“深圳仁安医院的治疗师真是尽心尽责,我本已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是他们又重新唤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作为医务工作者,最欣慰的事莫过于能够让患者康复出院,回归以往正常的生活,深圳仁安医院医护人员将一如既往,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深圳仁安医院康复医学科

     

深圳仁安医院康复医学科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年龄、康复训练耐受情况等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康复治疗方法和训练强度,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治疗,以最大可能的恢复患者功能情况。最终达到回归家庭或者回归社会目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