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结石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全球约有10% - 20%的成年人存在胆囊结石,我国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2.3% - 6.5%。根据推算,我国胆囊结石的患者约3.2千万-9.1千万。
是不是感觉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胆囊结石患者呢!其实不用太担心,大部分的胆囊结石并不会表现出症状,但其中约20%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啦,他/她们会出现绞痛,腹胀,嗳气,呃逆等症状,经常被自己或朋友误认“胃病”,没有规范治疗,迁延不愈,自己只能注意饮食,能少发作一次算一次。
胆囊结石这么常见,那你有没有想过胆囊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哪些原因会使胆囊产生结石呢?为了让大家清楚了解,我们得从结石的前身——胆汁讲起!
胆汁是肝脏分泌的金黄色液体,它的成分复杂,主要由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钾、钠、钙等组成。胆汁一方面是人体肝解毒后排泄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具有一定的消化功能,具体而言就是可以对我们吃进去的脂肪进行乳化,方便胃肠道消化摄取。
PS 乳化的过程类似是洗洁精哦!
胆囊位于肝脏的正下方,是一个梨形的“水库”,长度约7-11cm,宽约2.5cm。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各级小胆管不断汇集,排出,通过胆囊管进入到胆囊中。当吃进去的脂肪到达十二指肠时,人体就会下达命令,让胆囊开始收缩,将胆汁释放到十二指肠中,与食物混合、乳化,进而分解消化脂肪。
如果每个人的故事都能这么和谐,人间就会少很多病痛啦!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和谐”的因素,会让胆汁中的成分聚集、结晶、沉淀成“小颗粒”,这些“小颗粒”逐渐变大,就形成了胆囊结石。
这些所谓的“不和谐”的因素,也就是胆囊结石的病因,包括:
1.遗传因素
有些胆囊结石患者,具有“祖传”的特点,家族中有多人出现胆囊结石,即使不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没有一样的生活习惯,都会出现,这说明胆囊结石也可以“遗传”。
2. 饮食因素
长期高热量饮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纤维摄入量过少、高血红素铁摄入,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胆汁的分泌增多,当生得多,排得少,胆汁就容易淤积,沉淀。
3.导致胆囊动力不足的因素
禁食,对于普通人,可能不太能理解日常生活不吃饭,但是习惯性的不吃早餐,却是年轻人的常态。胆囊储存了一晚的胆汁,没有食物的刺激,无法排出,一直淤积在胆囊中,逐渐形成了结石。另外出于治疗目的的禁食,如减肥迅速减轻或行减重手术,胃肠道手术等,也可导致胆囊结石的出现。
4.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因素
包括肥胖、缺乏运动、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胆囊结石的成因,下一期,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胆囊结石的预防和治疗吧。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肝胆胰外科原创作品
原创作者 张广权医师
编辑整理 林志群医师
审校指导 史宪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