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勤洗手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
七步洗手法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2.开窗通风
通风是一种引入新鲜空气,以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并且能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手段,且自然通风还具有舒适、节能、便捷等优点,对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与新鲜非常重要。
1.早起后:早晨室内空气含氧量降低,而且整理床铺时,尘螨、皮屑等乱飞,居室急需通风换气。
2.做饭时:煎炒烹炸等烹调方式会产生大量油烟。此时应保持窗户与抽油烟机同时开启,促进室内污染物排出。烹饪结束后,要继续开窗通风10分钟以上。
3.打扫时:打扫房间时,室内的灰尘、细菌、尘螨等物质会飘浮在空中,需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
4.睡觉前:天气适宜时,睡前半小时开窗15分钟左右,可增加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有利于睡眠。
开窗通风在时间、时长、方法、效果等方面有四个讲究:
1.讲时间:一般在8:00-11:00及13:00-16:00,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污染物浓度较低,开窗换气效果较好,其中以10:00和15:00左右为最佳。
2.讲时长: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间20-30分钟为宜,如果只将窗户开个小缝,通风时间需增至30-60分钟,每天开窗通风3-4次。
3.讲方法:通风方式以形成对流为佳,例如打开家中距离最远的窗户和门,让流动的空气穿过整个房间。
4.讲效果:夜间睡觉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将窗户开一小缝,以使室内氧气得到补充,雾霾、小雨和大风天别开窗。
3.及时消毒
日常应以清洁卫生为主,同时对接触较多的桌(台)面、门把手、水龙头、扶手等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公共防护
1.戴口罩
1.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2.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4.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5.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6.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7.建议家庭存留少量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备用。
2.文明就餐
一、就餐前要注意
1.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馆就餐。
2.宜选择通风良好的位置就坐,如果选择包间就餐,应注意包间的清洁消毒和通风。
3.提倡无接触式的扫码点餐或预约点餐,若排队点餐时,要注意配戴口罩,并与邻近的顾客保持一米距离;
4.保持手部清洁,注意洗手,要用流动水、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就餐前、如厕后或手接触污物后;在等餐的时候尽可能避免触碰餐馆内的公共物品;
5.就餐时应遵从餐馆防控规定,服从服务人员引导,配合就餐人流控制等防控安排。
二、就餐时要注意
1.就餐时桌位间距应保持在1米以上,不要和非同行者同桌或同一包间就餐。
2.点菜要适量,少点油炸和高盐食品、含糖饮料,剩饭菜提倡打包带走。
3.尽量不生食、半生食,食用火锅、自助海鲜等一定要充分加热煮熟。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不要食用野生动物。
4.在温度、湿度较高的夏秋季,凉拌菜、熟肉制品、裱花蛋糕等可能会因为加工、贮存不当,导致腐败变质,因此若发现食物变质、有异味、混有异物等,要废弃不再食用。
5.两人及以上共同就餐时,要记得使用公筷、公勺,减少接触传播,兴新风尚,提倡分餐制;外出就餐时如果能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就更有利于健康,尤其是对于孩子。
6.若有咳嗽、打喷嚏等,应远离餐桌,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的分类垃圾桶,不要随地吐痰。
三、就餐后要注意
1.尽量采用无接触式结账方式(扫码结账)。
2. 打包的剩饭菜要妥善保存,尽早食用。再次食用前,要充分加热,保证食品安全。
3.乘坐交通工具注意防护
1.如乘坐地铁、公交车出行时,应遵循交通管理部门的防控管理要求,特别是乘坐地铁、公交车时要佩戴口罩。
2.优先采用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购票或付费。
3.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4.在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扫描健康码等措施,尽量减少滞留时间。
5.乘车期间,保持手卫生,尽量少碰触扶手、扶杆、车门、厕所门及把手等,触摸后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
6.妥善保留旅行票据信息,以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