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导致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悸、出汗、进食和排便次数增加以及体重减轻。你知道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需要警惕的六个误解吗?让我们来看看成都甲亢医院。
误区一:甲亢患者都是突眼。脖子粗。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典型症状通常是多吃、消瘦、腹泻、怕热、出汗、心悸、兴奋、眼睛突出、甲状腺肿等。然而,许多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只有上述几种症状。特别是一些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症状甚至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典型症状完全相反,表现为厌食症、冷漠、沉默、嗜睡、心血管症状和消瘦,常被误诊为冠心病或消化道疾病。
误区二:检测甲状腺功能,T3.T4都是高的,可以确定诊断为甲亢。
许多非专业医生根据检测结果诊断甲亢,只要看到检测单上T3.T4升高,就很容易诊断为甲亢,这显然是不对的。
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升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最常见的由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引起的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会导致T3.T4升高。例如,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其甲状腺组织被炎症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一次性释放增加。另一个例子是,当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状腺功能减退)被替代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补充也会导致T3.T4升高。因此,仅仅根据甲状腺功能测试结果来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不够的。有经验的医生将结合临床症状、甲状腺B超和核素扫描进行综合判断。
误区三:甲状腺药物用量一成不变。
药物治疗甲亢通常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控制、减少和维持。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和时间在不同阶段不同。
控制阶段所需药物剂量大,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将高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到正常水平,时间为4~6周。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后,进入减少阶段。此时,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应逐渐减少,以防止过度矫正和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一般每2周减少一次,这个过程需要2~3个月。当抗甲状腺药物减少到每天1片左右,甲状腺功能仍然正常时,此时药物不能停止,但应继续以小剂量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维持阶段需要1.5~2年。然而,一些患者(甚至一些非专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根据初始控制阶段的剂量长时间不变地服用,减少药物,导致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误解四: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甲亢症状完全消失,甲状腺功能检测值恢复正常,即可停药。
一些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擅自停药,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可导致病情复发。一般来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至少需要1.5到2年的时间,如果他们有家族史。治疗复发的患者,需要延长服药时间。不得过早停药,也不得停药。一般认为,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停药: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完全消失。2.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状腺刺激抗体转为阴性。3.小剂量的药物维护。4.这个疗程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误区五:甲亢患者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期间,不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和药物性皮疹,因此,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是非常必要的,其中,血常规.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FT3.FT4.TSH)三项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检查项目。通过以上检查,不仅可以了解甲亢病情的控制,指导药物的调整,预防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还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药源性白细胞减退和肝损伤,保证药物安全。
误区六:患粗颈病,应补碘,多食用碘盐和海鲜。
粗颈疾病有不同的情况。甲状腺机能亢进(如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碘甲状腺肿都会导致甲状腺肿,但两者的原因完全不同。前者与遗传和自身免疫有关,后者是由于碘摄入不足而导致的甲状腺组织代偿性增生。因此,如果粗颈疾病属于碘甲状腺肿,补充碘是有效的。
但对甲亢患者而言,甲状腺激素合成应减少,而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因此,甲亢患者应采用低碘饮食,烹饪时应使用无碘盐、紫菜、海鲜等富含碘的海鲜。
以上就是甲亢患者需要清楚了解的,发现甲亢要及时选择合适的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造成病情的延误给身体和心理带来危害。
成都西部甲状腺医院主要诊治: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桥本氏病、甲亢突眼等甲状腺疾病,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囊肿、乳腺瘤等乳腺疾病。根据患者病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反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