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不迷路,科学美白到底该怎么做?

冯玉医生 发布于2024-06-04 14:46 阅读量312

本文由冯玉原创


除了抗衰,美白也是很多人护肤的追求目标。但是美白是有限度的,每个人能到达的程度不一,有的人纵使再怎么努力美白,也比不上天生的白皮星人。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科学美白呢?


01

你到底可以白到什么程度呢?


看看你身上没怎么晒过也不经常摩擦的部位(比如上臂内侧、大腿内侧或是胸腹部),大概就是你脸部皮肤可以达到的美白极限了。


所以,如果你觉得怎么美白都不见效,或许是因为这个肤色已经达到你可以白的极限了。



我们的肤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皮肤颜色由4种生物色素构成:褐色的黑素、红色的氧合血红蛋白、蓝色的还氧血红蛋白、黄色的胡萝卜素。


其中,胡萝卜素属于外源性色素,其余三种则是内源性色素,而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是黑素。黑素小体是黑素细胞胞质内独有的细胞器,它是黑色素合成、储存和转运的场所。


黑种人皮肤及黑色、棕色毛发中,黑素小体较大,在角质形成细胞中不聚集,胞核上的帽状结构很少见,不易被酸性水解酶降解,因此色素较深;相反,白种人皮肤黑素小体相对较小,多成群并与次级溶酶体融合形成黑素小体复合物,在角质形成细胞核上形成帽状结构,易被酸性水解酶降解。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遗传基因这个决定性因素,年龄、激素、紫外线、炎症、自由基、身体健康状况等对肤色也会产生影响。


各种因素可通过作用于黑素细胞本身、酪氨酸酶的活性或黑素小体向角质形成细胞移行三个阶段而影响皮肤色素的状态。


比如:经常在户外活动受到日晒的人会比不被晒的人肤色更深。这是因为紫外线对黑素系统有广泛的影响:能促进MSH分泌、增强MSH受体活性和激活黑素细胞。


有研究显示,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内皮素、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和IL-2三种基因表达水平均增加。紫外线辐射诱导蛋白酶活性受体-2(PAR-2)的活性增加。PAR-2活化后角质形成细胞突出膜数量和长度增加。从而引起黑素小体传递过程增强,进而使皮肤色素增加。


所以美白千万条,防晒第一条。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由于皮肤角质层的薄厚不一、平滑度及含水量不同等因素,光线落在我们脸上时,表皮颜色看起来也会不一样。当我们的脸部皮肤平滑、含水量充足的时候,看起来光泽透亮,也会觉得肤色白一些。



02

如何科学美白?


一般来说,大家觉得自己不够白的点可能在于肤色暗沉、有色斑、皮肤发黄、存在炎症后色沉等情况。假如你天生皮肤是比较黑的人,就别想着能逆袭成冷白皮了。


抛开先天因素不谈,如果你脸的肤色确实还有更白一步的可能,可以考虑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抑制黑色素生成、抑制黑色素转运、提高黑色素代谢。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做好保湿、防晒,避免外源性刺激。可以采取一些治疗手段加速黑色素代谢排出,比如化学换肤(果酸、水杨酸)光电项目(光子嫩肤、皮秒)水光注射



也可以用一些含有美白成分的护肤品,如熊果苷、烟酰胺、传明酸、壬二酸、VC等。


不过美白类产品多具有刺激性,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皮肤的耐受程度,医美项目也需要建立在皮肤健康状态+耐受的基础上,并且做好术后护理(保湿、防晒)



03

口服药物可以美白吗? 


首先,口服药物的确对美白有一定作用,比如口服的氨甲环酸,但是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所以千万别自己买来乱用,建议先面诊皮肤科医生,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另外,有些人觉得喝牛奶可以美白,但它并不具备美白的功效。想光靠食物来美白,其实效果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有那个功夫还不如把防晒做好一点。



最后想强调一下,美白不是一日之功,不管是日常护肤、还是科学治疗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欲速则不达,除了正确的美白思路,更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态,祝大家都能达成自己的美白目标!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