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气变暖,寒假开学季的到来,上呼吸道感染也随之多了起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和苦恼。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约70%-80%),仅少数由细菌(约20%-30%)引起。成年人平均每年2~4次,学龄前儿童每年次数为4~8次。
一、 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5~7天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和咳嗽,咳嗽又使咽痛加重。体检可见咽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或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积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
4、急性咽结膜热炎,多发于夏季,由于游泳传播,儿童多见。主要有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表现胃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
5、急性咽扁桃体炎,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和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体征无异常体征。
二、诊断
根据鼻咽部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可用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和阴性的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三、鉴别诊断
主要与过敏性鼻炎及流行性感冒鉴别。
1、 过敏性鼻炎,起病急,常表现为鼻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性连续喷嚏、鼻塞、鼻痒和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多有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如脱离过敏源,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过敏实验可明确过敏源。2
2、 流行性感冒,为流感病毒引起,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潜伏期1~3天,有明显的流行和爆发。急性起病,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鼻咽部症状较轻,可有食欲减退。胃肠型者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儿童多于成年。肺炎型者表现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中毒型者有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致休克、弥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循环衰竭,直至死亡。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应对疑似和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对症治疗,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粘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降低致病性,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奥司他韦,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连服至少5天。
四、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
1、 对症治疗,有急性咳嗽、鼻后滴漏和咽干的病人,可予伪麻黄碱治疗,以减轻鼻部充血,必要时加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小儿感冒忌用阿司匹林。以防Reye综合症。有哮喘病史者忌用阿莫阿司匹林。
2、 抗生素抗生素治疗,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生素。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和流鼻涕等细菌感染证据,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史和经验选用口服青霉素类、第一代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
3、 抗病毒药物治疗,由于目前药物滥用而造成的流感病毒耐药现象,所以对于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不超过2周的病人,一般无需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缺陷病人,可早期常规应用。奥司他韦和利巴韦林有较广的抗病毒谱,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和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4、 中药治疗,可辩证给予清热解毒或辛温解表和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5、 重在预防,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上呼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