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一夏:中医药如何防治中暑?

杨磊医生 发布于2022-07-19 01:15 阅读量2061

本文由杨磊原创

夏天炎热,有许多中暑病人,症状从轻微到严重不等。老年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或过度疲劳者更容易中暑。除了高温和日晒,过度的工作强度、长时间、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也是常见的原因。

中暑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疲劳、皮肤灼伤、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头痛、晕厥、昏迷、痉挛等。临床上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会患“中暑先兆”,表现为多汗、口渴、虚弱、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盐分,它会在短时间内恢复。

如果上述症状加重,体温上升到38℃以上,脸色发红或苍白,出汗,脉搏微弱,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这属于轻度中暑。需要及时治疗并休息几个小时。

当患有严重中暑时,大多数病人在高温环境下会突然失去知觉,皮肤停止出汗,皮肤干燥、发热、发红,他们的体温通常高于40℃。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

中医药如何防治中暑呢?下面介绍两款中药茶饮。

1、清心消暑茶


图片发自160App


组成:淡竹叶15g,生甘草12g,薄荷3g,白糖适量。

制作:上三药水煎煮沸5分钟后离火,放凉后加入白糖调味,代茶饮。

功效:清心除烦,清暑祛湿。

适宜人群:夏季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先兆中暑、轻度中暑的治疗和中暑的预防)



2、益气生津饮


图片发自160App


组成:太子参15g,乌梅15g,生甘草6g,冰糖适量。

制作:上三药加冰糖水煎煮沸15分钟后离火,放凉后服用,代茶饮。

功效:清心除烦,益气生津。

适宜人群:夏季暑热气阴两虚者,口渴口干,心烦,自汗盗汗。(轻度中暑、重症中暑的治疗和中暑的预防)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