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朋友在体检和看病中,做了乳腺超声检查后发现了乳腺结节,一般会标注BI-RADS分级。有些患者看了会紧张,分级是高点好,还是低点好,找医生解释吧,医生门诊又很忙,只是知道是好的还是坏的,究竟原因是什么就讲不清楚了。
【小知识】BI-RADS是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英文缩写。BI-RADS是由美国国家癌肿研究所、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医学会、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和美国病理学家学会、美国放射学会共同努力制定的乳腺超声分级标准,这一标准的建立使描述乳腺病灶的特征性术语和评价病灶恶性程度的报告术语趋于标准化规范化,降低了解读乳腺影像学报告中出现误差和不确定性,尤其对乳腺癌复查诊断更为重要。BI-RADS分为0~6级,是目前乳腺超声诊断普遍应用的分级评价标。边界是不是清楚、形态是不是规则、回声是否均匀、是否有钙化,纵横比等是评分指标。
0级:资料不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再评估(临床有体征,超声检查无征象者);
1级:未见异常。常规体检(1年1次);
2级: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6个月到1年复检1次);
3级:良性可能性大(恶性率<2%),建议短期内随访,(3~6月1次,);
4级:可疑恶性,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3%~94%的恶性可能性);
5级:高度可疑恶性(几乎认定乳腺癌,即≥95%的恶性可能),做临床处理;
6级: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但尚未接收外科切除、放化疗、或全乳切除术等。做治疗前评价。
下面是详细解释: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 超声检查无异常:乳腺超声显示乳腺结构清晰,无肿块、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等
· 如果发现有乳内淋巴结、腋前淋巴结,但淋巴结形态无异常,显示淋巴门,均视为正常淋巴结,也属于1级。
2级:(良性病变)包括:
· 乳腺良性肿块(单纯囊肿、积乳囊肿、随访后无改变的纤维腺瘤、纤维脂肪腺瘤、脂肪瘤)
· 肯定的良性钙化( 环状钙化、边界清楚的短条状钙化、粗大的斑点状钙化、稀疏的大小较单一的圆点状钙化、新月形的沉积性钙化)
· 乳腺假体植入
· 如果临床扪及肿块,并有局限性不对称性改变,尽管最后诊断为硬化性腺病,亦应归入3级或4A级。
3级:(良性可能性大,可能恶性小于2%)。
①年龄<40岁,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
②与皮肤平行或纵横比<1(即宽>高)
③边界清楚
④周边缘(与周围组织之移行带或区域)窄而锐利
⑤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
⑥无周围组织改变
⑦较大的(≥0.5mm)钙化
⑧内部无血流
凡符合第1、2条,再加另外3条或3条以上者为3级
4级:为性质待定( 恶性的可能性 3%~94% , 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
· 4a (可能恶性3-30%)
低度可疑恶性病灶:包括可触摸到的,部分边缘清楚的实性肿块(纤维腺瘤、复杂性囊肿或可疑脓肿)
· 4b (可能恶性31-70%)
中度恶性可能。边界部分浸润的肿块或脂肪坏死。乳突状瘤需要切除活检确诊。
· 4c (可能恶性71-94%)
恶性病变可能性很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微粒簇钙化。
5级(恶性可能性大于95%)
①形态不规则
②与皮肤不平行,纵横比>1(即宽<高)
③边界不清(模糊、微小分叶、成角和(或)毛刺)
④周边强回声的恶晕征
⑤两侧边缘不锐利或不规整的后方声影
⑥周围组织改变(Cooper氏韧带变直和增厚、正常结构分层中断或消失、皮肤增厚或凹陷)
⑦微小(小于0.5mm)钙化
⑧内部有血流
符合8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者为5级
不符合2、3或5级之条件者为4级。
6级:(活检证实为恶性)
是新增加的类型,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 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
总结如下表
有时患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某家医院评了4级,换了家医院为3级,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BI-RADS评分除了与规范有关,还与医生的经验、设备先进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建议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检查,必要时请资深的超声科专家做检查,会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当然,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建议定期复查,必要的时候需进行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