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不一定因为“晚长”—儿童矮小症的营养治疗

李丽嫱医生 发布于2024-08-06 09:18 阅读量1542

本文由李丽嫱原创


孩子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
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
班级排队时孩子总是站在最前面?
有上述问题的家长们请注意了


警惕儿童矮小症!


数据研究显示,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在所有矮个子中,大约有700万 3--15岁的患儿需要治疗。



《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超过50%的儿童没有达到遗传的身高,近八成的儿童没有达到父母对其身高的预期水平,中国家长对孩子身高盲目乐观。调查显示,97%的家长不知道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合理;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发育迟缓是固守晚长的老观念。



儿童矮小症的病因


儿童矮小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有关。


1、遗传因素:是导致儿童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父母身高较矮,孩子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2、生长激素缺乏: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3、甲状腺功能减退:则会导致代谢率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4、营养不良:会导致孩子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影响身高增长。


5、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心脏病等也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儿童矮小症的诊断


1、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


2、生长缓慢,生长速率少于5cm/年;


3、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年以上;


4、根据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



儿童矮小症的危害


一、内向及情绪不稳定 由于孩子的身材矮小,90%以上的患儿有较为强烈的自卑心理,缺少尊严,其情绪易受内外环境的干扰而产生变动。个子矮是许多孩子的心结,家长和朋友一提及个子的问题,立刻会牵动孩子的敏感神经,让孩子身心受到影响。


二、产生抑郁障碍 矮小症患儿由于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交流,引发内心忍受的压力无法发泄、意愿无法表达出来,最后产生自闭,进而扩张为抑郁。抑郁障碍可能会引发孩子在青春期或成年焦虑复发或躁狂复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