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

曾银珍医生 发布于2023-10-15 10:48 阅读量3109

本文由曾银珍原创

   许多家长咨询乳糖不耐受的相关问题,现将有关知识分享如下。

   乳糖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乳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即母乳、牛奶、羊奶、驼奶中含有乳糖。人乳中乳糖含量约7.5g/100ml,而牛奶和其他哺乳动物中约5g/100ml,小宝宝不会完全吸收从母乳中摄取的乳糖,这样就会存在生理性乳糖吸收不良,常见现象是吃母乳的宝宝大便次数比吃牛奶的宝宝多。

   乳糖需要在小肠内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及半乳糖,然后经小肠吸收入人体被我们所用,而未被分解的乳糖排入大肠被细菌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

   乳糖不耐受是指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小宝宝常表现为大便酸臭、吐奶酸臭、屁多屁便、一吃就拉、泡沫便、腹胀、肚子发硬、打嗝、大便次数增多、稀水便、蛋花样便、大便有奶瓣、肠绞痛、哭闹、蹬腿、满脸通红、双腿向腹部蜷曲 ;大宝宝或成人常表现为进食牛奶后腹痛、腹泻、反胃、呕吐,少部分人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目前乳糖不耐受常用的检测方法:1)比较容易操作的是尿半乳糖测定,但此法假阳性率高,不具有诊断意义,需结合宝宝的表现。2)粪便PH试纸检测:当PH≤5.5,提示乳糖酶缺乏,可作为乳糖不耐受的参考指标,用于初步筛查,此法需要购买粪便PH试纸。3)氢呼气试验:乳糖酶缺乏者结肠内存留的未吸收乳糖被肠道菌群酵解生成H2等气体,测定呼出气体中H2水平可间接反映乳糖的消化吸收情况。检查前需要禁食禁水,1岁内的小宝宝难以配合,大宝宝及成人可用此方法检测。 

  临床工作中更多的是根据宝宝的症状及补充乳糖酶或更换无乳糖奶粉后的效果来判断宝宝是否乳糖不耐受,不依赖检测结果。乳糖酶选择酸性、酶活性高的产品;单纯的乳糖不耐受选择无乳糖奶粉,合并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选择无乳糖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单纯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大便不含粘液、血丝,没有湿疹、鼻炎、哮喘表现,如大便有粘液血丝,需排查食物蛋白过敏、细菌性肠炎等问题。

   除了先天性的乳糖酶缺乏需要长期回避乳糖外,其他类型的乳糖不耐受可随小肠粘膜恢复乳糖酶产生的数量足够及乳糖酶活性恢复可治愈,不需要长期回避乳糖。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