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有患者询问“骨质增生”是什么,该如何治疗,是不是很严重,骨质增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骨质增生一般分为原发性骨质增生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原发性骨质增生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劳累导致关节脊柱发生退行性变、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的周围形成骨赘。继发性骨质增生多因外伤、发育畸形等导致椎体受压、关节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
骨质增生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骨骼“衰老”适应现象。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关节和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等发生退行性变,使关节和脊柱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关节和脊柱的相对不稳定。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恢复新的平衡状态,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积,减少骨骼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使脊柱或关节重新获得稳定。可以说,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机体的一种本能。
大多数人将骨质增生称之为“骨刺”,从而引起患者的误解,认为骨质增生就像钢钉、竹刺等类似于尖锐的物体,刺激周围肌肉而引起了疼痛的症状;其实绝大多数的骨质增生并无临床症状,骨质增生的存在与临床症状的产生不是平行的关系。虽然骨质增生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骨质增生的程度是有限度的,不会无限制的发展下去。我们知道,骨质增生是机体恢复新的平衡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关节重新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骨质增生自然会停止。
大家认为骨质增生是一种不良的疾病,原因在于有时增生的骨质较大,或压迫了周围的血管或神经,或者对周围组织反复刺激而出现无菌性炎症,产生相应的症状,如疼痛、肿胀、肢体活动障碍等。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大多时候无临床症状的骨质增生不用刻意的治疗,如果因骨质增生出现临床症状时需要积极去医院就诊治疗。
骨质增生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我们感觉到疼痛或功能障碍往往是突然间发生的,临床症状的产生往往存在诱发因素,对于骨质增生累及了神经、血管,或引起了关节的损伤,造成了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的患者,我们可以针对病因,诱发因素及对症治疗。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治疗骨质增生引起的临床症状,而不是骨质增生本身。目前尚无有效去除骨刺的方法,医生能够做到的只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至于社会上有一些“江湖医生”,标榜自己可以去除骨刺,纯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