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周长的小颗粒都是“脂肪粒”吗?

刘霞医生 发布于2022-02-28 16:58 阅读量1045

本文由刘霞原创

每当眼睛周围长了小颗粒,大多数人就认为是脂肪粒


其实眼周很多的小颗粒,都和“脂肪”没有关系。脂肪粒不是医学专有名词,一般情况下指粟丘疹,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凸起;至于是不是眼霜导致的?那要看看眼周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了。


  

眼周的小颗粒,一种是常见的粟丘疹

  

另外就可能是汗管瘤、睑黄瘤等


粟丘疹



  

表现为白色或淡黄色圆形小丘疹

  

直径1-2mm,针尖至栗粒大小,顶部尖圆,上覆以极薄的表皮,类似米粒埋入皮内。

  

粟丘疹是一种良性囊肿,可发于任何年龄。多发于女性,一般没有自觉症状,以针挑破之,可挤出少量白色角质物。

  

粟丘疹的起因是皮肤上有微小伤口,而在皮肤自行修复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个白色小囊肿。也有可能是由于皮脂被角质所覆盖,不能正常排至表皮,从而堆积在皮肤内形成的白色颗粒。


  

粟丘疹里面的白白的内容物应该是脂肪(油), 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粟丘疹里面的内容物是一种叫做角蛋白的东西。


  

很多人发现长了粟丘疹,是在使用了眼霜后。可见,眼霜和粟丘疹,就是一个“较佳CP”。大家用的眼霜都各不相同, 里面的化学成分也都多少有些差异。可能是某些成分进入皮肤产生了刺激,导致细胞不能正常的分化而形成。


睑黄瘤


  

顾名思义睑黄瘤就是眼睑部位长了黄色的看起来像瘤一样的斑块,它属于黄色瘤的一种,是由于脂质沉积于眼睑部位而引起的皮肤的黄色或者橙黄色斑块,好发于眼睑内眦部,起初如米粒大小,高于眼睑皮肤,质地较软,能用肉眼看出与正常皮肤明显区别,边界不一定规则,多表现为三角形,两侧眼睑可呈不对称生长,甚至可布满整个眼睑。

  

多发于中年女性群体,患病率为0.3%~1.1%,女性比男性高一倍,年龄无明显差别,常伴有高脂血症。

  

睑黄瘤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不能自行消退。对身体没有影响。但却明显影响了患者的容貌美观。


汗管瘤


  

眼睛周围有很多小小的丘疹,呈半球形、肤色或淡黄色

  

汗管瘤为表皮内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组织化学研究证明汗管瘤含典型小汗腺起源的磷酸化酶和水解酶,是一种向末端汗管分化的汗腺良性肿瘤。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病损好发于面部,尤其是眼睑及颊部,以硬韧的小丘疹为主要表现。很少自行消退,但不恶变,可不治疗。除了好发于下眼睑及颊部,身体其他部位有时也可出现汗管瘤。


  

汗管瘤一般情况下,无痛痒不适。但若患者处在高温高热的环境,出汗或日晒时则可以有烧灼感或刺痒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