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修复的误区,你要知道!

张秋霞医生 发布于2023-06-28 16:25 阅读量689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ITO9k_cFE1eseB1cP4HvGQ

她们常常有些尴尬的瞬间

放声大笑、打喷嚏

走路、提重物的时候

需要用力夹紧双腿

因为随时有漏尿的尴尬

腰酸背痛、下腹坠胀、便秘
随着年龄的增长
女性面临的问题真是太多太多
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盆腔痛等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被它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如:支持(防止脏器脱垂)、括约(控制排便、排尿)、性(维持阴道紧缩度、增进性快感)。


盆底修复中常见误区

误区一

没症状就不做盆底康复

许多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不了解,认为没有出现症状就没有问题,或者把问题归咎于没有坐好月子,搁置不理。从而错过了盆底修复的最佳时期。

30%-40%的已婚已育女性(以40-50岁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困难等,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年时的盆底功能障碍是几十年前妊娠、分娩损伤引起的。



误区二

顺产才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顺产的妈妈,大多有产道扩张、盆底肌力减退等盆底肌肉松懈问题。剖腹产的妈妈,同样经历妊娠对盆底肌的损伤。研究表明: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发病率同样高,所以剖腹产仍不能避免盆底功能障碍的出现。


误区三

打算生二胎,生完再做盆底康复

很多产后妈妈还打算继续生宝宝,就暂时不做盆底康复,等生完二胎再做。其实,经过妊娠分娩的妈妈,不论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再次妊娠,会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加重。因此,要准备继续怀孕的妈妈们,更要做好盆底功能评估和修复。


每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积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就可避免的事情,不要因为不重视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误区四

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时间较长,难以恢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效果好。盆底功能障碍轻度病人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居家做盆底肌肉锻炼。


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在医院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的治疗等,65%的人能够彻底治愈,95%以上能够缓解。医院还会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采取最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

哪些女性易出现盆底疾病

中老年女性

盆腔术后女性

盆底疾病患者

产后女性

肥胖人群

长期久坐的女性


盆底是女人的第二张脸

要想让盆底永葆青春

需要长期呵护

定期盆底康复

有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降低盆底疾病的发生风险!


-END-
【部分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