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护脑」很重要,谨防脑出血!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2-07-15 09:42 阅读量212

本文由李哲原创

今年夏天格外炎热,一离开空调房,就能感受到热浪扑面而来,仿佛进入了一个大蒸笼,让人直呼 “热得要命”。

不过这可不仅是句玩笑,高温天气真的有可能成为“致命杀手”。



炎炎夏日里,人容易出现情绪烦躁,造成明显的血压波动,是脑出血的高发期。此时尤其要格外注意,做好防范!




为什么高温天容易出现脑出血?



脑出血属脑卒中的一种,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好发于 40 - 70 岁人群,夏季高温时最为多发。



夏季气温升高会导致人体出汗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加大、心率上升,进而造成脑部小动脉壁压力增大。



加之天气炎热时人们的情绪波动大,容易心烦气躁,使原本较高血压进一步增高,进而引发脑出血。





另外,夏日里很多人还会出现睡眠质量等情况,身体处于疲劳应激状态,同样会刺激血管收缩,引发脑出血。



研究表明,气温高于33℃时,脑出血的危险性将明显上升,且温度越高危险性越大。作为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脑出血的死亡率最高可达68%。



这些症状要小心,可能是脑出血的信号!



1、突发剧烈头痛



脑出血的第一个症状就是头痛,多见于出血一侧。不同于经常出现的神经性头痛,病人如果出现比较剧烈的、持续性的胀痛,或者伴有恶心呕吐,则可能是颅内高压所致,应及时就医。



2、运动和语言障碍



突发的侧肢麻木、僵硬、乏力,行动不便,突然感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口角歪斜流口水,口齿不清,讲话困难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






3、视物障碍



一过性的眼前黑蒙,看东西模糊或者出现重影,突然感到眼部不适、瞳孔不等大或者出现眼球活动障碍,这些都可能是脑出血发出的“求救”信号。



4、精神异常



性格一反常态,例如本来内向的人突然变得外向或者突然表现出暴力倾向等,可能是由于恶业的脑出血所致。此外,突然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或短暂意识丧失等也可能是脑出血所致。






安全度夏,防范措施不可少



1、稳住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谨遵医嘱,切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同时应注意避免服药过量或重复服药,以免血压下降过快。



2、戒烟戒酒



烟和酒会损坏血管内膜、导致血管收缩、心率提升、血压升高。有研究表明,吸烟会提高脑出血发病率,酗酒会导致脑出血发病年龄提前。因此,应尽量戒烟戒酒。





3、按时休息



拒绝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坚持午睡,劳逸结合。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激烈的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避免因过度劳累导致脑出血。



4、控制情绪



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积极进行自我情绪调节,避免情绪焦躁及大喜大悲。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更要避免大幅度情绪变化,防止血压在短时间内剧烈波动。



5、合理防暑



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尽量避免在中午气温最高的时间段外出,室内外温差宜控制在8℃左右,以免冷热交替导致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或血压大幅波动。






6、防止便秘



上厕所时腹腔及胸腔内压力迅速增加,颅内压及血压也随之升高,极易引发脑出血。日常饮食可增加果蔬、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虽然高温天气难以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情绪的调节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让我们调节好情绪、规律作息、谨遵医嘱,安全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