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查出肠化生,会癌变吗?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2-07-11 17:29 阅读量148

本文由李哲原创

肠化生,是指肠腺样腺体替代了胃黏膜固有腺体,是胃黏膜的常见病变,也称为化生性萎缩。



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为Hp)感染、胆汁反流、免疫紊乱、高盐饮食及遗传因素等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下,再生上皮转化为由潘氏细胞、杯状细胞和吸收细胞组成的肠型上皮细胞。肠化生程度轻者胃黏膜中仅出现少数肠上皮细胞,重者则可形成肠绒毛。



一般认为,肠化生是萎缩性胃炎的后期改变,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风险也增加,常在胃镜检查时被发现,通常不会引起特定症状。根据肠化生细胞黏液性质,可分为若干病理组织亚型: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小肠型和大肠型。

图片

目前认为,与胃癌风险关系更密切的是胃内肠化生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而不是其亚型。现已建立根据肠化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胃癌发生风险进行评估的肠化生评估系统。



体检发现肠化生,是不是预兆胃癌



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将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归类为癌前状态,胃黏膜萎缩合并肠化生者年胃癌发生率为0.25%。



根据经典科雷亚(Correa)学说,在幽门螺杆菌的启动作用下,肠型胃癌的发生过程为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见图1)。



上述过程是一个持久而反复的过程,且肠化生与胃癌之间还存在异型增生阶段,此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医学干预。



Correa学说



日本一项研究纳入了根除Hp的患者共748例,经过平均6.2年的随访发现,胃腺癌的5年累积发病率,无黏膜萎缩组为1.5%,胃窦局限性萎缩肠化生组为5.3%,胃体弥漫性萎缩肠化生组为9.8%。



所以目前认为,累及贲门、胃小弯或弥漫分布的肠化生, 相比局限胃窦的肠化生,有着更高的癌变风险。

相关疾病: